1986年,上级关心知识分子,决定给知识分子评职称、加工资。这对于知识分子来说,真是个大好事。是年秋,文山县成立了“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知识分子比较多的部门各调派一到两人参加,我被抽调到“职改办”工作。“职改办”由科委吕主任负责,另加一位秘书。大家先认真学习上级职称改革文件,领会精神,指导全县开展职改工作。
我们先下发文件,指导基层学校统计摸底。按照工作年限、文化程度、所从事专业等内容分别统计归类,为下一步职称评定做准备。这工作细致又繁琐,我们干了好几个月。在正式评定之前,先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以便在职称评定时不错评、漏评。
我们接待了不少教师反映工资待遇问题,属政策范围内的我们都给予落实。有二位教师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一位老师叫王印明,解放前天原师范毕业后就当老师,家庭出身地主,戴上地主的帽子,挨批挨斗,最后被清除出教育部门,回家劳动改造。他找到落知办,向我们倾诉了他的境遇,我们要他写一份情况说明材料。
材料交来后,我和胡医师到他所在的芦下村及邻村进行了调查,向原来与他同过事的教师作了深入了解。具体情况是:他解放前天原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因为他出身地主,被揪出来批斗,直至被开除公职、回乡劳动改造。我们又到县教育局查阅了他的档案,情况属实,没有发现他有违法行为。经组织审查研究,符合落实政策对象,决定恢复他的教师身份,安排工作、补发工资。
这时他已到退休年龄,教育局为他办理了离休手续。这位老人,如今摘了帽子,有了工资(已是一个独身人),人也精神多了,他后来向我们深深道谢。
另一位老师因为不能人尽其才,人生不得志,处处受到人为的排挤,很是郁闷。
他向我们反映:他叫李贵莹,是老牌大学生,在乌江小学教书,因为加工资,我符合条件,但是教师都不评给我,还把他调到一所村小教一二年级,这使他受到很大的刺激。感觉自己被排挤、受压制,心里很委屈,说着说着,眼眶里流出了眼泪,他请求组织上帮他调动一下工作。
我们先到乌在小学了解情况,听取了校长、老师的反映,结果他们看法各异:校长说,此人教学能力太差,连课堂纪律都无法维持,教什么书;有的教师说他有神经病,教不成书;有的说他不会教书,学生听不懂,教学质量差;有的说他不合群,自高自大……。
总之,大家对这个大学生不“感冒”。回来后,我们到教育局找人事股了解情况。人事股的同志说,听说这个人教学效果不太好,不受欢迎。
我说:“他是60年代的大学生,教小学太可惜了,现在教初中的大学生很少,能不能让他去教初中,一个大学生去教小学,可能难适应小学生的口味。”
我又以我为例:“如果让我去教小学,肯定不如我老伴,但让我教中学,老伴不如我,应该人尽其才嘛。”
我们建议教育局把他调到初中去教书试试看,如果不行再调回小学。
后来这位老师又来咨询情况,我们说:“调你去中学好不好?”
他一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连声说:“行、行、行!”
我问:你到中学能胜任什么科目?他说,除了外语,其它什么科目都不在话下。我们指出了他存在的缺点,并提出了希望。
我们又再三对他说:“如果真的把你调去教初中,你一定得好好努力,做出点成绩给大家看看。”
他连连点头:“一定!一定!”
不久他被调到乌江中学任教。
我们给他落实了重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根据他的学历和任职年限,给他评定中教二级并加了几档工资。
一次,我去农村学校调查职称评定情况,在乌江中学我随便过问了这位教师教书情况,校长说:“他工作还不错,教学认真负责,学生反映较好,人也开朗……”
知识分子本身也要努力改造,不要消沉,要经得起考验,所谓百折不挠,是要有点精神的。
评技术职称是对知识分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给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能使知识分子人尽其才,物有所值,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经济地位,能极大地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利国利民,使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社会风尚。
这次评职称,我们严格按政策办事,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区别对待。一要看文凭,二要看任专业技术职务年限,三要看本人业绩。
先由各单位职评小组按相关政策认真审定,初评上报,县职改办每月举行两次例会进行评审,按照各单位知识分子人数及申报指标,审查各单位申报人员资格,并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给予评定。全部通过后下发文件,落实加薪、转商品粮等待遇。
第一批批准通过的是1961年以前大、中专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我是第一批被批准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之一。第二批是1962年至1966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批是1967年以后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大家认为,对那些只有文凭,没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又没什么突出业绩的人,也不能评。如果硬要评,就不公平,就不能调动广大知识分子
喜欢我这七十年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