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在处置功臣上是如此妥善、自然,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在这儿,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邓禹作为刘秀的小学弟、首席智囊,史称刘秀开国的第一功臣、中兴功臣第一人。
自从河北发展以来,他殚智竭虑地追随、辅助刘秀,刘秀对他的信任和宠爱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先后授予他多个军政要职,定都后又任命他为帝国首任大司徒,让他总理朝政。
在封爵赏赐上,刘秀对他极为慷慨大方,对他册封、定封都是按照侯爵的最高规格,给他的食邑也是侯爵中最多的。
天下基本统一以后,邓禹敏锐地觉察到刘秀治国思路的变化,认为刘秀想“偃干戈,修文德”,不想看到那么多功臣拥兵巨万在京城及其周边晃悠,就率先主动交出兵权,要求辞去军政职务,专心研究儒学。
(乃去甲兵,敦儒学。)
刘秀对邓禹的表现非常满意,陆续罢免了他的多个军职,但仍然让他以朝廷高级顾问(奉朝请)的身份参议大事。
邓禹是儒将,在历史上以足智多谋著称。他品格高洁,待人敦厚,觉得刘秀对自己恩宠无限,自己更应该以身作则,顾大局、识大体,谦知进退,严格按照刘秀的要求去做。
现在,天下已定,他为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淡薄名利、远离权势。
所以,在交出各种军政权力之后,邓禹除了应朝廷招呼参与一些研究性、礼仪性的活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儒学、修整家教上。
他的家教科学、严格、而又充满人文关怀,非常成功,足为后人模范。
他有13个儿子。
在一个深受皇帝器重的开国元勋家里有这么多儿子,单是管理好、不出事儿就是很不容易的。
邓禹从儒学的家庭lún_lǐ入手加强家庭教育和管理,要求孩子们“各通一艺”,每人都要钻研和掌握一门学问。
同时,他要求全家的生活开支一律取之于朝廷赐封的食邑,绝不允许家人做生意、办产业。
(资用国邑,不修产利。)
对于邓禹的做法,刘秀很是推崇,更加看重他了。
公元56年,刘秀邀请邓禹再度出山,再次担任大司徒一职,并且随自己到东方巡视,参与祭拜泰山仪式等大型活动。
当然,邓禹历经疆场和宦海,早已功成名就,内心十分安详,很能把握自己的位置,处处表现得既恪尽职守,又敛抑谦退。
他的表现得到刘秀及后来继位的明帝刘庄的共同赞赏。
他越是谦虚、知趣,刘秀父子越是满意、越是想对他更好些。
后来,刘庄在追念老爸的佐命功臣、开国元勋时,首批排列出云台28将,邓禹名占首席。
喜欢刘秀君临天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