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然出来后告别卢征祥便向陆军部办公室走去,他要拜会一下他的忘年交好友,也是他的国外留学学长,人称“二总理”的陆军部次长。info他和徐树铮有半年多未见面了,每次金毓然从国外回来都要面见一下这位兄长,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的亲密,刚才金毓然乘坐的小汽车就是徐树铮特地派去到天津港接他回来的。
提起徐树铮这个名字,在民国初年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尽人皆知,这个人在当时的民国初年,也可以说是雷厉风行、炙手可热。生于一八八零年的徐树铮是安徽萧县人,字又铮。这徐树铮自幼聪颖过人,才气横溢,据说三岁启蒙,七岁能诗,十三岁中秀才,十七岁补廪生,在当地有神童之称。此人不但才华横溢、机敏善断,而且勇于担待、胆大妄为,因为他点子多,人送外号“小扇子”小诸葛,是段祺瑞最为倚重的军师,因为两人都是皖人,也是其最信赖的心腹,更是皖系军阀集团中的头号智囊和灵魂人物,要说起他和段祺瑞的渊源来……
那是一九零一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徐树铮弃文从武,在济南偶然结识三十六岁的段祺瑞,相谈甚欢便充作段祺瑞的记室,也就是秘书或书记官之类,后来被段祺瑞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就学,五年后学成回国曾任段祺瑞第一军总参谋,随成段祺瑞的终生知己和最忠实的追随者。
徐树铮精于书法,一介武夫却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学功底,擅诗词古文,并且留下了不少诗词,从政后仍手不释卷,对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尤为喜爱。他虽为政界人物但兴趣广泛,对音乐戏曲颇有研究,他能谱曲还能登台表演,擅长花脸和老生,算是一位“名票”和民国初的梨园大家都有舞台唱和,真真是民国初年的一个奇人,若单论诗词戏曲功夫徐树铮堪可与当时名操一时的袁二公子(袁克文)有一拼。
然徐树铮此人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事,就是他坚决反对帝制。
段祺瑞被称为“三造共和”的英雄,其实件件都有徐树铮的很大功劳: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还想做最后的挣扎,派兵镇压武昌起义。但以段祺瑞为首的四十六名清军前方将领突然发出通电,吁请清帝退位,实行共和政体,这顿时使清廷失去了继续挣扎的勇气,被迫发表退位诏,数千年封建制度在中国寿终正寝。此为段祺瑞“一造共和”的壮举,而这一封吁请清帝退位的电报,便是由才子徐树铮草拟。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但首先遭到其亲信段祺瑞的反对,段祺瑞这个人个性高傲,不像徐世昌和王士珍那样滑头,而且他个人严于自律,在民国初年的官场上颇具人格魅力,在北洋军阀集团中的地位和威望仅次于袁世凯,所以段祺瑞的态度至关重要。徐树铮积极为段祺瑞谋划抵制袁世凯,还写了一封约三千字的《上袁大元帅书》给袁世凯,言别人所不敢言,信中曰:“天下初定,誓血未干??大局之危,可翘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之令,去奸谀之徒,收已失之人心,复共和之旧制,国势可定!”胆量之大令人惊奇。袁世凯由于得不到段祺瑞等的支持,更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声中,当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即告失败。此为段祺瑞的“二造共和”之佳话,徐树铮在此中功不可没。
前不久驻守徐州的“辫帅”张勋,逆天道而行导演了一出“复辟”闹剧,带三千“辫子军”进京扶持清逊帝溥仪登上皇帝位。徐树铮帮助段祺瑞在天津马厂组成讨伐张勋的“讨逆军”部队,段祺瑞出任总司令,徐树铮为总参赞(即总参谋长)。他还到安徽协助皖系军队,将徐州、海州的2万张勋部队截住,使张勋在北京的三千辫子军没有后援,很快被皖军打败,段祺瑞因此赢得“三造共和”的美誉。
出身皇族的金毓然和这个反对帝制的“反贼”徐树铮怎会成为好朋友呢?况且两人的年龄相差近十岁倒成了忘年交?这就不得不说说金毓然这个人。
金毓然出身于满清皇族,满清刚入关时,金家老祖宗是满清郡王降等世袭,被册封为国公,所以金家袭承爵位者其正妻只可称夫人了。金毓然祖辈中在大清乾隆帝时出任过襄赞西北军务;清道光帝时出任过大清朝的内务府大臣、察哈尔将军;在光绪帝时金毓然的父亲还任过蒙古镶黄旗统领,金毓然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深得父母的喜爱。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老佛爷慈禧携皇上仓惶逃跑到山西去了,侵略者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金毓然家就被杀死了十余口,包括他父亲的侍妾和哥嫂姐姐,另外还有几个包衣女仆。另外清皇族在北京的宗室,未能出逃的为了不受辱,纷纷举家自尽,尤以北京老三胡同为甚,有的竟然全家灭绝,据事后记载:庚子时北京旗人自杀者不下数百人……,年仅十岁的金毓然在仆人的帮助下躲藏起来躲过一劫。
侵略者的暴行,血淋淋的尸体,被蹂躏的同胞……,这一切深深地印在这个少年的心里。当年慈禧回朝后,金毓然的父亲承受不住痛失亲人的打击不久病逝,十岁多的金毓然承袭了家族“二等勇毅公”封号并进宫伴读,他从此发奋学习终日不怠,十六岁时以大清皇室贵戚的身份留学德国,放眼向洋看世界,学习西方文化接触西方民主,深受其影响目光自然不俗,三年后学成回国。
金毓然此时对封建帝制的腐朽性有
喜欢轮回天涯花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