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南山村老朱家迎来了朱建军大喜的日子,媳妇是后山村赵大夫的老闺女赵凤芝。婚宴是在生产队的食堂办的,队长作为主婚人,几乎全村的老少都参加了,吃的流水席。那年月吃大锅饭,家家都不富裕,席面并不丰盛,都是乡亲们你拿一点,他出一点,作为礼份子凑的。
婚礼的过程朱建军并不记得,记得的只是忙碌。四婶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媳妇蒙着头红,穿着大红的衣服。自己穿着军绿的套装,胸前扎了朵大红花。好不容易挨到晚上,入了洞房。
朱建军和媳妇住在西厢房,墙壁用白石灰粉刷一遍,就连烧炕得灶口都看不到烟火的痕迹。
媳妇赵凤芝,从炕梢的炕柜里拿出被褥铺在了炕头,盘腿坐在崭新的被褥上,低着头,用手摩挲着雕龙画凤的红被面。
朱建军看着自己的新媳妇,嘴唇又开始发干,心跳开始加速。朱建军干咳了一声道:“入秋天凉了,我把炕烧一下,暖和。”说完转身出门,抱了一捆柴禾,在进屋前深吸了一口气。朱建军蹲在地上,将柴禾一把一把的填进灶堂里,眼睛望着灶膛里跳动的火苗,听着柴禾噼啪爆裂声,抬头偷瞄了一眼自己的媳妇。她依然端坐在被褥上,白皙的面庞在烛火的映照下略显红润,红色的嘴唇微微抿动,油黑的头发盘在头顶,长长的睫毛时不时的眨动。媳妇无疑是个美人!
赵凤芝端坐在炕上,她低着头,心里如同装满了一窝小兔子,蹦跳个不停。她不敢抬头看他,只好用手摩挲着被面,时不时的侧眼看着桌上的红烛,红烛的火苗不停跳动,仿佛跟她的心跳一个频率。桌子后面的镜子上贴着她和他的合照,还真是郎才女貌!她偷瞄一眼自己的丈夫,只见他正在看着灶膛里的火苗。在灶火的映照下,丈夫的脸红扑扑的。
朱建军终于填完了柴禾,扫完了地,洗完了手,脱掉了鞋,上了炕,坐在了媳妇身边。打鼓一样的心跳声,让朱建军喉咙更加干渴,用几乎颤抖的声音说了句:“睡吧!”夫妻二人脱去了个自的外衣,谁也不敢看谁,默默的钻进了被窝。
此时朱建军的心似乎马上就要跳出来,浑身发热,不知道是不是炕烧的太热的缘故。媳妇紧闭着双眼,朱建军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吞了一口口水,伸手揽住了媳妇的小腹,用手沿着小腹向腰后方移动,直到媳妇的臀部,它光滑,细腻,富有弹性。他用力捏了捏,她突然颤抖了一下。朱建军此时就如同一只猛兽,做起身褪去了自己所有的衣衫,也胡乱的褪去了她的。
烛火依然亮着,火苗不停跳动,烛心弯转,红色蜡油顺着蜡烛淌了下来。西厢房一阵粗重的喘息过后,安静了下来。
三天回门的时候,赵大夫告诉朱建军,说好日子不远啦。朱建军不太了解国家形式,但对好日子的憧憬却是深深烙印在心上。
转眼一年过去了,夫妻恩爱,生活幸福,可是有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孩子。赵大夫给开了几副药,吃了半年,结果还是没反应。朱建军父亲,又找了几个土方子,又吃了半年,还是没反应。又去镇里的医院查,开了些药,又半年还是没反应,最后去县里,做了一大堆检查,说没问题。最后医生说问题可能出现在朱建军身上,让他回去吃一些补肾生精的中药。朱建军吃了半年的中药,为了要孩子,白天干活,晚上也不闲着,慢慢的身体却有些吃不消,身体逐渐的虚弱,面部显得有些苍老。
最后俩人不得不放弃,这让朱建军父亲十分苦恼,心想,这下完了,老朱家要想走出大山,全指望着将来的孙子,这下好,不但没有了孙子,哪怕一个孙女也成啊!
一九八二年,朱建军正在生产队上干活,为了要孩子,老朱家欠了一屁股外债,唯一还债的方式就是挣工分,等到秋收能多存一些粮食,还一些外债。赵大夫连跑带颠的找到了朱建军。“建军,建军,赶紧的到村部去,要包产到户啦,明年就分地,自己的地自己种,收粮都归自己,快回去登记!”
朱建军听到说分地,自己种的粮食都归自己,整个人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眼里放出精光,丢下手里的工具,丢下自己的老丈人,撒腿就往村里跑。赵大夫气喘吁吁的插着腰站在那里倒气儿,望着女婿一溜烟的小跑,嘴里哈哈的笑着。
晚上,老朱家一家人坐在正房炕桌上,晚饭很丰盛,赵凤芝抄了盘鸡蛋,又把冬天存下的腊肉炒了一盘蕨菜,蒸了一屉白馒头,又打了半斤小烧,庆祝土地改革。
朱建军父亲喝了三两酒,黝黑的脸上透着红晕,已经微醉。他经历几次土改,每次土改都让他兴奋不已,但这次改革更加彻底,让他看到了更长远的幸福,那是儿子的将来。他看着儿子和儿媳妇,微笑着,眼睛眯成一个弧度,突然面部僵住,微微皱眉,将来日子好了,可是却没有香火可以承继,而且走出大山是他的梦想,儿子无望,孙子也无望!
人往往就是如此,当境况变得好一些的时候,生活中的不足就会体现的更加明显。朱建军父亲就是如此,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转身下了桌,倒在炕上,背对着朱建军夫妇,头枕着胳膊,侧躺着。朱建军夫妇并未察觉到父亲的异样,以为父亲喝多了,并没有在意。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夜半三更,朱建军想着自己将来的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想着想着,久违的激情袭来,强
喜欢山里山外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