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还记得一些画面,但叫得上名字大概只有《雷龙》和《三国志》少数几个名字,还喜欢一款俗称“红帽”的动作游戏,因那里面有恐龙,现在想,那是游戏版的《侏罗纪公园》。还有一个街机游戏里有异形,应是从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里衍生出来的,那些异形残杀人类的画面着实吓到了小孩子我,想想长大后看到电影版中小异形破体而出的惊惧也不过如此。(后来我又是先玩到了《星际争霸》后才看到了保罗·范霍文的《星河战队》,顺序完全搞反了)。
也依稀记得一些在那空气混浊的游戏厅里,因为技艺高超而被奉为英雄的孩子,我现在想起他们,大多在家长眼里不是好样板,但我却觉得,他们其实都是些智力很高,思维很活跃和不羁的人,可是因为环境和性格的缘故,也许没有机会去开发那些智慧,用到真正对人生和世界有益的方面,其实是很可惜的。因为我长大后性格有改变,打动作游戏的水平就有长进,因此在这方面很有感触。
直到一些有故事性内容的游戏出现。《勇者斗恶龙》和《最终幻想》最早的红白机版都是日文的,我没有兴趣,最早改变我玩游戏观念,也是真正让我喜欢上打游戏的应该是《吞食天地iii》吧,其实就是《吞ii》的汉化版,但汉化的水平算是比较高了,现在还记得关羽和张飞重逢时“欢喜无限,连饮数日”,还有关二离别许昌时被门卫拦阻,他质问“如此,你比颜良文丑如何?”比起后来《三国志英杰传》被译得张口闭口“请多多关照”的日本鬼子腔(当然我知道原文就是这么烂),《吞iii》的文采值得我们怀念。
但可惜,我并没把这游戏通关过,因为卡带的问题不能存盘,我有次独自在家从早打到晚上,只玩到赤壁之战,而后妈妈下班,一怒之下拔了电源,于是又功亏一篑。去年我在网上找了一个下载,重玩了一次,但也只是玩到赤壁之战终于又放弃了。日本人真诚地喜欢《三国》,也真诚地喜欢曹操和诸葛亮(我曾去过五丈原,被那里的工作人员误以为是日本人,因为去那儿参拜的大部分是日本人),也真诚地往自已脸上贴金,孔明要借东风,还要东渡扶桑去找一本魔法书。可是我们又好说什么呢,我们中国人要玩三国游戏,却要玩日本制造的,惭愧。难忘的还有那里面画的曹操,披肩长发的大背头,虽然和我们的理解很不同,非奸雄而是枭雄,但不得不说:怎一个酷字了得。
真正通关的经典,还是三国题材,不过是战略的,《三国志ii霸王的大陆》,光荣公司出品(koei),为此我还专程买了一盘卡带,大约用的是藏匿的压岁钱,约80元。这是真正的红白机经典,到现在我还觉得它是三国战略游戏里最出色的之一,因为它的理念最好,战争画面时是战棋模式,两支部队交锋时则切换为即时模式,双方攻城或野战。武将的武力和等级非常重要,吕布式的猛将几乎可以一人横扫对方的全队人马,而随着等级的提高,步兵也逐渐升级为强大的弓兵和骑兵。另外,这一款三国志对智将的智力是很尊重的,不像后来的三国志,iq基本上就是摆设,庞统,周瑜,司马懿等人的“连火”虽然画面粗糙,却大有火烧连营,火烧赤壁,火烧葫芦峪,火烧藤甲兵式的威力(原来《三国演义》写的就是“杀人放火”啊),而智商最高的孔明先生更可施展“奇门遁甲”之计,把敌将遁在原地自己损兵,对付智力低下的武将更是如探囊取物,反掌观纹一般,足以让对方欲哭无泪。
可惜的是,后来的三国志愈来愈精致,但再没有一部能延续此一经典思路。电脑的《卧龙传》与之类似,也是半战棋半即时,但操纵性和趣味性却远远不如,徒然画面精美而已。可见想法比技术重要——从来都是党指挥枪,没有枪指挥党的。
最早接触到的一款台湾制作的r游戏,是红白机的《封神演义》,可以说是为后来玩《轩辕剑》之类的游戏打下了伏笔,记得这款游戏甚为函默,所以玩时基本不错过一句对白。还记得其中有一些妙语,如在地狱中有鬼魂说:“鬼有什么可怕?最可怕的是恶人的心!”这句话由成年人听来,就像长大后再看《杀手莱昂》,另有一番感动。
应该一提的是,那个时候有一本杂志,是我们当时的重要精神食粮,叫作《game集中营》,后来估计是刊名被哪个倒霉催的家伙给告了,于是改成了《game风景线》,大号《电子游戏软件》,我现在还记得它陪伴我们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记得编辑部的诸位同仁,回信从不超过二十字的龙哥,素不识路、人称“良牙君”(和我一个绰号)的格斗高手阿king,出招甚邪、“阿king亦惮之”的特工黄(一个惮字说明了大家的文化水平还是很高的),“每月一文”的作者软体动物(电脑游戏作者,极度函默!),貌似忠厚,给人当枪使的老d,感叹胡子长在头顶就好了的主编薰风,还有一位年轻漫画家给他们画的样子,以及讲述编辑部故事的“电刑室手记”。当几年之后,我因机缘成为一本类似形式的半娱乐杂志的编辑,慢慢也开始有被读
喜欢圣斗士同人之白银传说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