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十月五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
在公社办公室阅读报纸的姚青,精神一震地拜读了这篇文章。
姚青现在差不多每天下午都会来办公室一趟,主要原因就是这里有他每天必读的《人民日报》和《鄂北日报》。
“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又是一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厚印记的大作,姚青同样是两世为人的头一次拜读。只是相比“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一文,姚青就不是那样欣赏这篇文章。
首先,形式上,该文是说教多了,讲理少了。第二是杀气重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紧张的劳动生活,”“日没有出就起床,日已落还没归家,使他们受到了锻炼,开始触及了灵魂。”这些话让首次阅读该文的姚青感觉非常不舒服。
姚青感觉心中的热情大幅下降。
与一般舆论相反,其实前世姚青对五七干校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按照21世纪初一般人的印象,五七干校就是专门整人的地方,每天没事不是整人就是劳动,整得像监狱似的。
其实,姚青前世小时候就去过广城县五七干校。
不记得是那一年,姚华进五七干校学习。姚青跟着父亲在五七干校呆了不知道是半个月还是一个月,那时姚青大概在读小学吧?
姚青刚到干校时有些无聊,因为周围都是陌生人。白天姚华肯定是要劳动的,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带他玩。
后来因为要上山摘梨子,干校老师把一帮家属小孩也带上山了,让小孩一起帮着摘梨子,说是最后会给大家一点梨子作报酬。
姚青挺实在,一直是实实在在地摘梨子。后来有位干部看不过眼,让他休息一下,还摘了一个梨子给他吃,并教他分辨梨子好坏的办法。
等到姚青开始吃梨时,发现其他小孩大多数都在吃梨子,就没几人干活。成人倒是基本都在认真工作,也许干校本意就是安慰这些孩子。
有了这个发现后不得了。后来几次摘梨子时,姚青和其他小孩一样,都没少吃梨子,从来没人管。只有一次,一个小孩子把才吃一半的梨子给扔掉时,才有人干涉,说是当场吃可以,浪费就不行。那年秋天,姚青梨子吃到不想吃。
有人说五七干校会给干部开批斗会,这种可能性应该还是有的。但就像特殊时期时批走资派一样,有是肯定有,但应该持续时间都不长,至少在广城是这样的。搞运动嘛,中国人都清楚,一阵风,刮过就完。没听说成年刮风,后人的偏见可能是被宣传误导。
反正姚青在干校是没有亲眼见过批斗会。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大人瞒着他,毕竟他才四五岁。不过,干校学员都把自己小孩都带去了,这样的事情就肯定不严重。这些学员不会让自己小孩看别人整自己吧?
姚青记得当时干校有至少十多个小孩,差不多都和他一样,白天零零散散地偶尔露面,晚上见不到人,摘梨子时才一片片的出现。
因为有这样亲身经历,姚青对五七干校印象并不坏。
就姚青印象,七十年代中后期,五七干校开遍了全国各地。就广城这个小地方,姚青读的中学和小学都有自己的五七干校。
姚青对五七干校印象其实也有一个变化过程
小学二年级时,姚青特别讨厌这个小学的五七干校。
因为姚青小学二年级时,全年级学生都被老师要求从家里收集鸡粪和草木灰,然后挑到离城5里远的学校五七干校。这个五七干校姚青从来都没有去过,连路都不知道。学校只告诉一个地名。
那时姚青7岁!21世纪这个年龄的小孩上学都需要家长送吧?姚青不但没有人送,还要挑肥走5里路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这到那说理是不是都有点混蛋?反正这事让姚青极为抱怨,记忆至今。
后来三到五年级就还不错,虽然劳动还是每年都有,但有老师带队,插秧、割麦,辛苦是辛苦,但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姚青就没有多少抵触了。
劳动当然不是很舒服,可是这种强制性的劳动让姚青首次体会到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妙处,所以慢慢姚青变得欣赏这种强制性地让你站在普通劳动者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
是的,当你在如同普通劳动者一样劳动时,你免不了就要如同普通劳动者一样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这种思想的变换对喜欢思考的姚青是一种激动人心地脑力游戏。姚青很喜欢这种思想碰撞,这是读死书不可能获得的经验。同时姚青觉得领导干部偶尔站在普通百姓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对他执政是有好处的,小学生都参加的劳动累不死人。
中学后姚青就习惯于劳动了。别的地方姚青不知道,反正姚青在的学校每年都会安排一定时间劳动,时间不长,但肯定有。
欣赏这种劳动是不可能的,姚青也不是习惯吃苦的人,但姚青也不反感这种劳动。
反正这种每年换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对姚青成长帮助很大,这使得姚青后来习惯于站在不同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让姚青思路更加开阔。至少,回想这些劳动,姚青不但不后悔,反而有些自豪。姚青不知道这是不是触及到灵魂。
批斗姚青是基本没有见到的,最恶劣的现象也就是小学全校师生做完操后,听人念检讨。
念检讨的主要是学生,是不是有老师
喜欢姚青重生记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