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们的大夫和员工形成了很好的朋友关系,看完病之后直接开方子,收什么钱?直接拿走,“刷”方子!其实,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比较成功的公司里,员工待遇都是很高的。他们的待遇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升迁的机会、良好的企业文化、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总而言之,就是要大家一起往前奔。公司要成功,就要建立利益共同体、荣誉共同体、信念共同体,只有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可以跟着公司一起往前走的,公司才能够最终获得成功。
故事很具有启发性。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魄力,我就做不了齐桓公,而且与他相距甚远。从家庭的角度来看,你要你妻子死心塌地地跟着你,人家不就想买几个包吗?你明明知道那是人造革的,不值钱,怎么办?买!买到她自己觉得这个包很庸俗为止。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并不是熟悉属下的才能,并按其特长任用就可以高枕无忧的。那么,企业人才管理究竟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特殊法则呢?
管仲作为宰相,实际上很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建立官僚体系。我们都知道,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是一个公司管理的核心。齐桓公常常向管仲询问如何任用人才。用好人,的确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立政》里面记载了管仲关于立政的讨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这三个根本问题是国家致乱的根源。第一,大臣的德望和他的爵位、待遇或名誉不相称;第二,大臣的功绩和他的俸禄不相称;第三,大臣的能力和他的官职不相称。
第二、三点很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第一点。人的德望就像太阳一样,有德的人不会在某些人面前有德,在某些人面前没德。所有人都会感受到这个人是一个勤勤恳恳、廉洁奉公的人,而且有仁义,有广泛的同情心。如果一个人的德行没有到这个水平,你给了他过高的名誉,其实会引发一个连锁效应,大家会觉得,连这样的人都能做到这个职位,我凭什么不行?如果让一个我很尊重,也觉得他值得尊重的人担当这个职位,我接受。我会觉得我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我要像他那样努力,像他那样有德行,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那样的一个人。
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有过失。关于“过失”二字,我们可以有更深刻的领悟。一个人能力德行很高,但是他所拥有的地位、荣誉很低,这叫作“过”。如果一个人品格很低,但他的地位和荣誉很高,这叫作“失”。“过”和“失”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就犹如感冒一样。我们都说一个人得了感冒,好像伤风、感冒是一回事,其实差别很大。“感”和“冒”不一样,“感”是人在夏天的时候热到了,或者是冬天的时候冷到了,这叫“感”;人在夏天的时候冷到了,冬天的时候热到了,那叫“冒”。
你看,连“感”、“冒”二字都很不一样,所以“过”和“失”也不一样,代表了名分和德行的偏差!两者相较而言,“过”造成的伤害要小一点儿,顶多是一个人有点儿郁闷。我的品格这么高,结果你给我的地位才这么低,这是一个人的郁闷。但是,如果反过来,我的品德很低,你给了我很高的地位和权利,一大群人都会郁闷、受伤害。所以,“失”比“过”带来的影响要大。
管仲还提出,国君或领导干部在处理人事问题上有4个方面要注意:第一,一个人有能力,但是不具备仁爱之心,是不可授予权力的;第二,对于见到贤能而不能退让的人,不能授予高贵的爵位;第三,执行处罚时,让尊贵之人免受处罚,这样的人不可以让他统领军队;第四,对于不重视农业、地利,随意征收税赋的人,不可以让他做地方官,即使这个人的能力很强。
第一点很容易理解,就像我们刚才解释过的,德行不高的人,不可授予重任。
第二点说的是,一个人有能力、有德行,但是见到比自己强的人还是要主动让贤。比如,今天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以及种种机缘,你坐在了这个位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你的能力只提升了两倍,而对你工作的要求却提升了5倍。这时,如果你不让贤的话,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这种人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他虽然现在能力很强,你很喜欢他,但是有朝一日形势转变时,这个人就会成为绊脚石,阻碍整个社会的进步。而且,这种人妒忌贤能,见到年轻优秀的人就给人家压制下去,甚至给人“穿小鞋”,把人赶出公司。无论是在古代做臣子,还是在现代做职业经理人,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当仁不让,当退则退。给你机会时,好好地珍惜,好好地工作。发现自己能力不够时,赶紧让开,否则你会死得很难
喜欢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