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臣,包括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于谦、礼部尚书胡滢以及内阁辅臣陈循等人都认为景泰帝应该借这次孙太后大寿的机会求得孙太后的谅解——他们当然都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且移宫的事他们都是赞同而且参与了的,但是他们都认同景泰帝应该低头——而且景泰帝也认同他们的观点。
这是一个孝治天下的时代,无论父母对错,一旦有了矛盾,都是你的错。如果你觉得孙太后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夺回皇位,因此多次谋害朱见济,错在孙太后,孙太后应该有恶报,就说明你《白雪公主》之类的童话看多了,建议你去看一看《二十四孝》。请参照二十四孝中的孝敬父母标兵从新认识:
标兵一:舜。他的父亲瞽叟和继母以及继母生的弟弟象一再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逃脱出来的舜却对父母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相比之下景泰帝让国外考察完回国的兄长住在南宫,把孙太后搬出慈宁宫,简直就是**不如。
标兵二:闵子骞。闵子骞的母亲早丧,父亲又给他找了个后妈,并且给他生了两个弟弟,后妈是个偏心眼子,只疼亲生的孩子,百般虐待闵子骞,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结果父亲发现后要休了后妈,他却说出了“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的名句,劝阻了父亲。
标兵三:王祥。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总是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以至于他父亲也不喜欢他,他却孝顺如故。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对继母尚且如此,对嫡母怎么能怀有怨念呢?
当然孙太后迫害的是景泰帝的儿子,这可以参照另一个标兵:郭巨。郭巨奉养母亲极为孝顺,不过家里生活挺困难,就自己吃糠咽菜,单独给母亲做点好吃的,可是他有个儿子,老太太疼爱孙子,就经常把自己的饭分给孙子吃。郭巨担心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两口子就真去挖坑要埋了他们的儿子。所以孙太后想害死朱见济,景泰帝就该帮着孙太后把朱见济害死,这样才能是孝顺。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嘛!不违背父母的意愿才是孝顺啊!
很不可思议吧!但这就是舆论的导向,何况为了皇家的体面,景泰帝还对外隐瞒了孙太后暗害朱见济的事。景泰帝现在只能用孙太后寿辰的机会向天下表明,皇家依然是一副母慈子孝的局面,所有那一切都是谣传。
所以景泰帝做了很多事来营造一个普天同庆的局面,首先是宣布为了庆祝孙太后寿辰大赦天下,咸与维新。继而把孙太后的几个哥哥都官升一级,在就是提前准备了贵重的贺礼,然后才是敦请孙太后搬回慈宁宫。
孙太后当然不喜欢呆在偏僻的隆禧殿,但做戏自然要做足,她看准了景泰帝这是要借机求和,索性摆足了架子,直到第八次敦请,才总算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虽然搬来搬去地挺麻烦,不过这次移宫又搬回去,却让她更加看清了景泰帝奈何不得她。
“一个庶子,就算做了皇帝又如何,还不是拿嫡母没办法?”孙太后阴恻恻地冷笑一声,“移宫的事却不能就这么一笔抹过,既然奈何不了我,那且看哀家的手段!”孙太后忽然抬高声音喊道:“彩英,你来!”
彩英进来磕了个头:“太后有什么吩咐?”
“后天就是我的寿辰了,到时候……”孙太后的声音忽然变低,将嘴靠近彩英的耳朵,小声地说着,彩英则边听边不住点头。
;
喜欢明朝小正太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