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县城的第一天,直至20岁那年我离开这县城,我就没太喜欢上这座城市。不仅有生活习惯和小伙伴的突兀改变,而且还有自然环境的改变。
这座城市,在我来到的80年代中期,也就是中国工业化刚开始闹腾的时节。县城内有化工厂、水泥厂、钢铁厂等,而县城处在大巴山的一个山间盆地之中,工业废气排不出去,整座城市天天笼罩在污秽之中。加之全县存在有些规模的煤炭产业,一辆一辆载着煤炭的东风或解放牌汽车,从穿城而过的国道210线奔向城郊的火车站外运、或是进入城内的厂矿生产,那场境可想而知。
县城有一条河,从北向南惯城而过,到了冬天,从秦岭过来的北风,顺河谷而下,冷风紧时,更是刮得东风或解放货车上的煤炭灰四泄。80年代,或可能也是中国森林资源最少的时候,冬季县城四周的山也是光秃秃的。这样的县城,美丽这个词好像离他有孙悟空的一个筋斗云那么远。
从山明水秀的小镇,如今却来到了在我心中如此污秽不堪的县城,很显然我不太适应,小伙伴、同学的改变,也更加重对周围环境的不满,于是人以群分,我和几个同样是从小镇转学而来的同学建立了朋友关系。
我们都来自小镇或是农村,且都同样面临转学环境改变带来的困扰。也正因如此,我们每到周末便会钻入县城周围的山沟里,去烧烤捉蟹,去寻找那些在小镇或农村同自然相依的感觉。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一位叫张亮的同学,他的老家不但来自农村,而且他转学前的老家在川中的丘陵地带。离我们大巴山的县城还有好几百公里,这让他最初比我更不适应新的生活,由此,也让我俩走得更近。
有时我们甚至看不惯那些一直在县城读书男女同学亲热的关系。毕竟,小镇的男孩女孩们会更加保守一些,在今天看来这是个笑话,但在那时自我的空间里,这却非常重要。
因为与县城同学有那么一些小差距,使得大家时而有些格格不入。偶尔我也会和他们发生纠纷。因为读书比一般同学早一年,所以那时候个头小。有一次不知何事和班上个头最大的同学发生了纠纷,我显然不是他的对手,为了不落于下风,我真是若项羽般勇敢,提起自己的板凳向他飞去,那一刻,从小在河边自由江湖之渔民精神也支撑着我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应当是不分胜负。无意间在这篇漫长的小说中提起小时候打架的事儿,是因为,儿时产生的一些行为,当他长大成人后,不知道那个时候,会做出差不多的事来。不管是板凳,还是其它东西。
当然,我在县城一小读书的那两年,沿续着同桌是小美女的待遇。但或许是这两年我一直没有走出转学对我精神上形成的泥潭,对这些县城的男孩和女孩们都还没什么好感觉,亦或在小镇时同桌有那个跨越小县城来自重庆的小美女,如今回忆起来,真是记不得在县城一小读书时同桌女生名字了。
...
喜欢化成院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