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再好好看看这道题,只要你认真思考一下,这道题对你来说其实一点儿都不难。”儿子没有从妈妈那里得到答案,又自己坐回书桌旁去思考了。妈妈看着紧锁眉头的儿子,便走上前去,将题目中的条件写在了纸上。儿子看着纸上的条件,随后又根据自己的思路解出了答案。
从那之后,儿子遇到困难时,他再也不想着依赖爸爸妈妈去解决了,而是尝试着自己想办法,自己寻找答案。
爱心课堂
陪伴孩子成长,不是帮助孩子处理好各种事情,应该给予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要把孩子当作室内的花朵来养,这对孩子的成长及其发展,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感性认识是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就很难升华为理性认识。对于没有见过、没有观察过事物的特征,要对此类事物做出正确的、迅速的思考是很难的。让孩子走出家庭的小环境,去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吸收更多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丰富他们的视野,促进孩子的发展。
父母的过分照顾、担心和保护,往往会给成孩子造成沉重的负担。其实,世上的每一个母亲都会疼爱自己的孩子,害怕孩子摔跟头。不过有些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碰着、撞着,为孩子设置了许多禁区。这种管教孩子的方法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阻碍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孩子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
父母能替代孩子一时,却无法替代一世,早日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脚走路是正确的选择。优秀的父母会交给孩子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满足、娇惯、溺爱或放纵,这样才能给予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才是真正地爱他们。
怜子之心人人都有,但是爱怜不能缺乏理智,不能爱得太盲目,更不能剥夺孩子自主生活的权利。凡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教导孩子自己做主、自理、自律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履行这一责任时,“无为而治”无疑是一种好方法。对孩子实行“无为而治”,才能够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才能够让孩子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
教育小妙招
独立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上的独立,更主要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观点、看法、处世方式上的独立。人人都渴望独立自由,并且也为之付出努力。一个无法独立自由的人生是很可怕的,很难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更不要提成功的人生了。
·父母要舍得放手
爱子之心是父母的天性,但爱子也不能盲目的爱。父母要舍得对孩子放手,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己学着自己生活。如果父母总是扮演着孩子拐杖的角色,那么时间久了之后,孩子就对你这根拐杖有了很大的依赖感,到时候,想要离开拐杖生存,也就很难了。
·站在远处就好了
孩子玩耍时,家长应该在远处注视,不要靠得太近,孩子跌倒了只要不严重,就让他自己爬起来继续玩。有些父母,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会紧紧地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喊着:“别走远了,危险!”“别摸,那儿脏!”“别跑,当心摔着!”“别摸,那儿脏!”“别走远了,危险!”等。如果孩子不小心绊倒了,父母一定会赶忙跑过去将孩子扶起来,并且对其又拍又哄,最后使得孩子哇哇大,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养成。
·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的是:能够独自生活,能自己做主。孩子的房间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收拾,每天穿衣吃饭也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把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哈佛语录
哈佛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离开父母的庇护,在社会上独立生活。富兰克林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类一生的工作,无论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从小所形成的习惯决定的。”孩子应该从小养成自己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锻炼出来的孩子,他们的目的性、自主性、行动性、和计划性都很强,而且对于孩子以后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如果不能主宰自己,那么他永远就只是个奴隶。
——歌德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既需要家长对子女的耐心教育,也需要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对其扬长补短,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孩童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既有独立的意识,同时还保留着对父母的依赖感。要想让孩子学会主宰自己,家长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在思想上的“独立”。
哈佛故事
卡文家里养了100只鹅,有一天,鹅竟然莫名其妙地死了20只,卡文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跑去找牧师,向其请教养鹅的方法。那位牧师听完卡文的养鹅经过后,问道:“你每天放鹅都是在什么时候?”“上午。”“哎呀,这个放牧时间可真是太不吉利了!最好的放鹅时间应该在下午!”
卡文听完牧师的解释,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过了3天后,卡文的鹅又死了20只,他再次来到牧师的家里,委屈地说:“牧师,我是依照您的方法
喜欢嘿!我是早教书:全面解读哈佛大学智能教育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