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挂钩。该公司下属鼎晖公司联合荷兰国家投行投1多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1万美元,与中方各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四家外资股东共占49股份,中方股东将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中国电池”遂对南孚绝对控股。
1999年,华润百孚炒金巨亏,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的825股份出让,并将另外2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1年,该子公司将此2股份以78万转让给富邦控股,富邦控
股又以15万美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22年,南孚在香港上市搁浅,南平市政府将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以1万美元转让给外资股东。
数轮转让之后,摩根、鼎晖、新加坡投资等等外资以42万美元的代价拥有了南孚72的股权。外资意图将“中国电池”在海外上市,大赚一笔,但迟迟未能如愿。2年,各外资股东以1亿美
元的价格,将所持“中国电池”72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净赚58万美元抽身而退。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此时南孚在拓展海外业务,被吉列控制后即
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原总经陈来茂黯然隐退。
25年1月,美国宝洁集团收购了吉列公司。
一个处于巅峰期的行业龙头企业,被国人引为自豪的民族品牌,由于盲目“引资”“改制”,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南孚最大的失误是国内股东随意将股权卖给外资,让外资获得绝对控股的机
,结果陷入眼花缭乱的资本游戏,6年内被三次转卖,最后落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掌中。
南孚案例警示我们:跨国巨头主导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是那么好“玩”的。稍有不慎,就被外国资本“玩”进去。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最大的失败则莫过于失去对企业命
饮料
碳酸饮料:国内原有的八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以上的份额,国内品牌仅剩下风雨飘摇的健力宝。
纯净水市场:法国达能公司垄断的势头咄咄逼人,并向乳制品和果汁市场渗透。
达能公司原名bsn,最初做玻璃制品,现在是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主业是饮料、乳制品和饼干。26年达能集团全球销售额14亿欧元,中国14亿欧元,计划21年在华销售达2。该公司将
并购作为其扩大市场份额的基本和手段。
2年来,达能公司在中国饮料行业1强企业中,已收购娃哈哈9家企业51股权,乐百氏98股权,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股权,深圳益力矿泉水公司542(1?)股权、汇源果汁
2218股权。还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股权,光明21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其中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达能还有将中国豪门啤酒厂等收购后再高价卖出
的案例。
达能在中国的经营业绩并不十分出色。2年,达能收购中国饮料第二位乐百氏,
乐百氏1999年销售额达2亿元,并购后原领导班子很快走人,新领导不了解中国饮料市场,内部难沟通,经营方针僵硬,乐百氏品牌不断衰落,茶饮料、乳业产品已基本退市,原来国内销售量
第一的桶装水不断萎缩。25、26年亏损均达15亿。企业大规模裁。达能曾把深圳益力与乐百氏纯净水进行合,效果也不好。
达能控股上海正广和后,硬性变更了董事组成,获得多于中方一票的优势,控制了总经任命权,从此,正广和的经营也每况愈下。
1997年,达能以不光明的手段控制了娃哈哈51股权。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一直抵御着达能对经营的控制。双方约定:合资后娃哈哈的品牌不变、董事长不变、退休职工待遇不变、45岁以上职
工不许辞退。但“由于当时对股权、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
事实说明,达能在中国并购企业后的惯用手法,是尽力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清洗中方创业者,冷冻民族品牌。此后,光明和汇源在与达能的合资过程中,都不希望自己重蹈乐百氏覆辙。
光明牌鲜、酸奶均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光明乳业上市前,达能持股85%,当时达能同意光明的两个品牌使用“达能”商标与外观设计(至211年9月)。光明曾违约在别的菌种上也使用“
达能”商标,达能一直不表示异议,等光明股改时才以“违反协议”为由,要挟增持股份,否则起诉。这样达能如愿以低于市价1/的价格增持光明股份达21%,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7年2月,达能在汇源果汁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2218增持至242。汇源随即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发行了6万股,再将达能持有股份稀释到21,
华平、荷兰发展银行、香港惠基金所持股份也相应稀释到8。
达能强制收购娃哈哈的非合资企业: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依靠1
喜欢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