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里的高贵与浪漫
——印象之华盛顿·欧文的《阿兰布拉的故事》
恋上西班牙,似乎并不需要更多的理由。
而“梦游西行”系列小说的创作,则是一种表达。当兴趣变成了任务,当浏览变成了研读,当一点一点地去深入了解西班牙的景点、名人、历史,当一幅奇瑰浩瀚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越发令人迷醉,无可自拔。
看《阿兰布拉的故事》是在写完《格拉纳达的瞎子》之后,迟了点,以至于我小说中的谬误多得无以计数,比如波亚狄尔的年龄,宫殿的布局以及其它。然而这也无可奈何,这本书我在西单图书大厦万般搜寻而不得,却在学校图书馆里偶然发现,84年的版本,译作《阿尔罕伯拉》,几次视而不见,皆以为是指那个以自己儿子为牲祭的呀伯拉罕。正纳闷华盛顿·欧文何时也去写这宗教类传记才猛然发现我这自以为是的错误。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尽管出了一个塞万提斯,尽管有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们对西班牙的了解,却始终不是出自于本土作家,一本《唐吉诃德》,迄今为止,我仍没有完整看完,更别说以阿莱克桑德雷为代表的那些诗人抽象而乏味的诗句了。然而,从梅里美的《卡门》,到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甚至是三毛不经意留下的小故事,外国作家笔下的西班牙,却风情万种,民族的性格,脉络清晰。或者,写异族,总是带着点理想化,想竭力正确地理解他人,从而在更广阔的参照下理解自我。
华盛顿·欧文(1783-1859)于1826年到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工作,在阿兰布拉工居住了三个月,著成此书。他以幽默细腻的文风,描绘着他在格拉纳达之游的旅途见闻,但占据此书绝大部分篇幅的,却是充满幻想的传说。
传说的内容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性,就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对峙,总是美丽单纯的摩尔少女遇上英俊潇洒的西班牙少年,在王子公主的美丽童话中,生出了许多源于宗教的阻隔,更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浪漫气息。正如欧文所言“这种浪漫精神丝毫没有近代欧洲国家的浪漫精神中那些故作多情的气味;它这种精神主要是受到光辉灿烂的东方国家的影响和高傲的撒拉逊骑士一派的遗风而产生的。”
在战场上要致对方于死地的士兵们,在暂时休战的期间,彼此也是从容大方、彬彬有礼,纵使在竞争的时候,也会以高度的礼节和磊落的举动行事,高贵动人得令人难以形容。欧文也提及“只要读到他们那种十分考究的礼节,浪漫的慷慨气度,崇高的无私精神以及如何对于个人荣誉的丝毫不苟,总不免使人心里感到一种温暖。”
这种高贵与浪漫,几乎与生俱来。唐吉诃德的影子,那位崇尚礼仪、宁折不弯的中世纪骑士,其实在每个西班牙人的身上都有折射。
在书中,有一段对一个老乞丐的描写。
“他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坐了下来,开始慢慢地吃着,那种端庄有礼的神态简直比得上一个贵族。总之,老头子的严谨沉着、泰然自若的神情,使我想到他过去的生活一定不错;同时,他说的话,虽然朴素,可是在措辞上,偶尔也有些生动的,几乎颇有诗意的地方。我猜想他大概是个破落的骑士。”
而实际上,这个老人做过五十年牧羊人,现在失业贫困,以至于沦为乞丐。然而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依旧讲究着礼节,依旧有着富于诗意的思想和语言,依旧虔诚不渝地相信着圣母玛利亚的保佑。
在多数人眼里,西班牙略显粗糙,其规范、效率大概都够不上标准的欧洲派头,而流淌在他们血液之中懒散浪漫与高贵,却是真正生命至上的价值论证,即使常常显得寒酸,却很能使他们不流于庸俗。
这使我想到以前看的一则小故事,说是在西班牙有一个乞丐,一旦要到了钱,首先去买一顶草帽,好向路人行礼。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很明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文化的热爱。
的确,现代西班牙每人年均阅读量不足一本书,这并不是一个太光彩的数字,但是,于一个民族而言,对文化的阅读,并不是案头的那几本书,也可以是寂寞荒凉的山丘,是漫山遍野的油橄榄,是基督徒摩尔人犹太人留下的气息,是林林总总的各式建筑,是充满幻想的绮丽传说,是与生俱来的高贵而浪漫的气质。
9.20
;
喜欢梦游西行系列小说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