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记》中曾记载在仲哀天皇时期,日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朝鲜,并使新罗国王臣服的故事,应该就是391年那次。”
“其后按中国史书记载,在南朝刘宋政权时期,前后共有五位倭王来使进贡,并求封号,这五位倭王要求的封号都是带都督朝鲜军事和倭国王两个衔头的,但刘宋政权一直只是封倭国王这一称号,直到王‘武’的时候,由于刘宋与新罗交恶,才同意把新罗加入倭王的封号,但却始终不承认实际已经被完全被倭王控制的百济加入其封号。”
“这五代倭王,估计应该对应《古事记》里的应神、反正、允恭、安康、雄略五位天皇,这五位天皇是日本在朝鲜势力达到全盛的时期,其年代大约是公元421年到公元470年之间,《古事记》里对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和与中国的交往记载得很少,但也有所提及,比如在应神天皇时期,就曾提到过百济国王向天皇进贡,贡品有《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同时贡上一名叫迩吉师的贤人和几个技术人员,这些人后来就留在了日本,应神天皇还曾经让他的太子向迩吉师——这个人在《日本书纪》中名叫王仁,这个名字更符合朝鲜人的取名习惯——学习《论语》等事情。”
“这一时期日本各族长仍有很大权力,他们经常为立谁为天皇进行激烈的斗争,尤其是允恭天皇死后的皇位争夺战,几乎杀死了皇族里的所有男人,最后唯一剩下的雄泊濑皇子取得了胜利,并成为了雄略天皇,也就是《宋书》中记载的第五代倭王武。这一段历史,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都有记载,只是个别人物的名字不同而已。”
“雄略天皇死时是公元479年,他死后,由于日本在朝鲜的统治耗费巨大,引起了国内一些人的不满,先后发生了一些叛乱,其中尤以筑紫的国造磐井叛乱规模最大,历时一年零三个月之久。这些叛乱以及日本的政治斗争加大了日本的内耗,使其在朝鲜的势力不断萎缩,不但百济逐渐强大并脱离日本统治,连其设在任那的殖民政府也于在公元562年垮台。
“磐井叛乱以后,日本开始加强中央政权,同时以泊来的财政官家族苏我氏为代表的技术家族开始得势,当时日本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当时的政治势力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应该加强中央集权,不再通过各地的伴造把人民当做集团来统治,而是作为个体直接征税管理,这一派以没什么土地的泊来人居多,以苏我氏为首;另一派则是保守派,认为应该保持原本的国家统治氏族,氏族统治人民的形势。这一派以原本就是氏族长、伴造出身的本土势力为主,以物部氏为代表。”
“到六世纪中叶,两派的矛盾达到高峰,其核心问题是朝廷是否应接受佛教,对于这种泊来的宗教,泊来人出身的苏我氏强烈要求接受,而物部氏坚决的要求信仰日本本土的神,在那个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掌握宗教可以说就是掌握了统治的基础,因此两派各不相让,最后苏我氏取得了胜利,公元585年,苏我稻目的外孙继位,就是用明天皇,用明天皇死后,苏我马子和物部守屋就皇位继承发生了争执,进而引发了战争,最终苏我马子联合其表兄,也就是用明天皇的儿子圣德太子取得了胜利,拥立自己的外甥做了天皇,就是崇峻天皇,但崇峻天皇嫉恨苏我马子跋扈,苏我马子一怒之下指使人杀死了天皇,立本族的皇女为天皇,就是推古天皇,让圣德太子任摄政,两个人进行独裁统治,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593年。对于这些事情,《古事记》中根本没有提及,大约是受当权者影响给删除掉了的缘故吧?”
“苏我马子和圣德太子执政期间,日本文化有了很大发展,首先他们建立了天皇体制,其次他们制定了《十七条宪法》,再次,他们立佛教为国教,并恢复与中国王朝的交往,最重要的是,他们编纂了日本最早的历史文献《天皇记》和《国记》。这两部书是汉字注音的书,在苏我虾夷垮台的时候与他本人一起被*了,但它的影响十分广泛,后来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就是以这两部书为基础,靠日本天皇口述皇族中传下来的这两部书的内容编出来的,因此,《古事记》记载的最后一位天皇就是推古天皇,也就是《天皇记》和《国记》中记载的最后一位天皇。而《天皇记》和《国记》两书中没有具体记载的用明天皇时期的政治斗争,在《古事记》中同样也没有提及。”
[注一]据说有人认为中国古书上记载的日本诸王都是音译,于是找了些日本与中国的古语言学家共同研究,根据发音认为壹與(中文音译是toyo)就是日本传说中的丰受姬(日文发音是toyoukee)或丰受大神,这个人是卑弥呼曾孙辈,同时有琉球岛上的隼人和邪马台国所在的日向人的血统。
[注二]据日本的史学家考证,卑弥呼活到了九十余岁,在位七十余年,再加上壹與在位的时间,拖到卑弥呼的弟弟的第六代传人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不过还有日本史学家认为壹與是神武天皇的女儿,后来让国给了自己
喜欢江湖繁盛记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