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些教育观念依然固执地左右着多数中国人的头脑,阻碍着中国新教育前进的道路。以孙中山为首的政府高层敏锐地意识到:若不改变国人陈腐观念,难开新教育之风气。
对于中国人来说,传承了几千年的古老教育观,并不会因为新学的兴起而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既使在新式学校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也基本上集中在了两件事情上:一是以书本上的前后顺序重述所有的文字;二是尽量以最快的速度背诵下来。然而,意义和表达则完全被忽视了。唯书、唯上、唯圣贤之马首为瞻的教学观依然主导着大多数中国教员的思维习惯。这直接导致了读书人在思维上的一元、封闭和趋同。除了可以让记忆能力得到训练与强化以外,别的一无所获。
身为共和国教育部长的秦长风,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尖锐指出:“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除我们完全认可那些lún_lǐ道理说教的存在价值之外,即使以最乐观的态度来评价这一体系,我们只能说它不过完成了以下使命而已:教授阅读和写作,培养锻炼并强化记忆力。可以说,通过这一体制培养造就的中国学生都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决非世界上任何其他的民族所能比拟。但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同样惊人,这种压抑创造性、主体性的教育模式必将使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展缓慢。”
1913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新学,同时建立国家学历认证制度。关于学制的规划,共分sān_jí:小学、中学、大学。小学学制五年,中学学制五年,大学学制两年。
小学阶段,主要学习汉语基础、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基本劳动生活技能。
中学阶段即分文理各科。名为中学,实际上类似于现代的职业技术学校。以理工科目为主要建设对象。以速成国家急需的技师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中学教育的入学和毕业程序非常灵活。凡是能通过入学考试者,不分年龄、性别皆可入学;每年举行的毕业考试全校学生均可报名参加,不论学习时间长短,考试通过则可立即获颁毕业证书。
大学主要是为培养高级技师和学术人才而设置的,同样偏重于理工各科,也同样采取不拘一格的入学升学方式。1914年3月,中华大学在北京成立;5月,金陵大学在南京成立。1914年至1918年四年内,中国各地挂牌成立的大学共12所。
国家鼓励人民自学,在各省会城市设置自学考试院,定期举行文理科目自学考试。即使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人,只要能通过该考试,即可领取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程度认定书或大学程度认定书。
在教材的编制上,空疏无用的内容一律剔除。尤其是汉语言学中的通行读本,严格按年龄层次精心抉择,严定留汰章程。全部免其要求背诵的成例,以训练学生的汉语阅读运用能力为主。使学子有更多精力学习背诵自然科学法则。在学习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实践能力而轻书本知识;注重心智开发而轻背诵之学。主要施行手段是,中学大学教育中的考试以实验、实践测试为主,以理论考核为辅。
在教育经费的筹措上,除政府出资兴办公立学校外,大力鼓励社会各阶层投资办学。开办一切教育机构皆可享受免税三年的政策优待。
为弥补国内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的不足,中国政府鼓励学子赴世界各国留学。学成归国人员兴办实业者,皆可享受国家各项优惠。
为配合教育改革,清洗国人陈腐守旧之观念,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正在中国大地上酝酿着。
;
喜欢浴火重生大同梦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