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船上没吃什么东西,但在船上颠簸了一日,又喝了这茶,便不太想吃东西,用了几样点心,也是甜得,便吩咐了赵滑备了两顶竹丝凉轿与陈伯南一起去“巡街”,姚开六见机得快,自来熟的便跟了去。
要说这海安港不过是徐闻各糖行的一个对外口岸,还有糖业公会,但大多数的糖寮却在徐闻和雷州的其他地方。不过这小小的徐闻,在海安就有几十家糖行,也实在让人吃惊不小。
“没想到这里的糖业规模这么大。”看着沿街的糖行,冯梯霞好像有点目不暇接了。
赵滑倒是不奇怪,他来这里有些日子,而且徐闻这个岭南的糖乡少说也有千年的制糖历史了。“冯大官人不知,如今榨季将近,四乡这一年可就指着这几天,因是见得人也多些。”赵滑跟着冯梯霞的轿子不行,脚程倒也不落下风。
“说来这徐闻的治所倒不在这里吧。”
“老爷博闻,这里不过是糖商进出的口岸,实则只有一处千户所,连最近的巡检司离此地也还有些路程,另一处千户所便要到东海那边了。”
冯梯霞想这赵滑虽然也会逢迎,然而高点情报工作还挺细致,于是又问:“如此多的糖商,恐怕县里的孝敬也是不少。”
“老爷有所不知,虽说孝敬是难免,千户所和巡检司多少也要打点,不过都是些小钱而已。再说这些糖行里的规矩,官家的人能懂得多少。”赵滑说话一脸的鄙视,想来对里面的道道也是知道一些了。
“听闻朝廷要把各县的产业都收归县里统管,盐场首当其冲,这知县老爷就没打这糖行的主意?”
“朝廷的事情小的不懂,不过这位郭知县也是新到任的,各方还都要仰仗,哪里敢造次。”
“郭乔俊?”
“东家认识太爷?”
“只是略有耳闻。”
“我看这位郭老爷其实也没什么能耐,这里不比北边,横竖小民饿不死,不管事也不出事,等几年再到别的州府流一任就是了。”
“这么说要是有海贼入寇何人主持呢?”
“这老爷就有所不知了,徐闻此地皆是产糖,粮食都要从别处进。榨季来前这里是没什么好抢的,糖商们有商会,募有几百的民壮,平常的海匪也奈何不得他们。”
“还有糖业公会?”冯梯霞这问题其实有些业余,不过是想了解一些情况罢了,作为一个农业经济学的专业人士,对明代中国糖业公会不可能没听说过。
“此地糖业其实千户所也是有份的,海安千户所的边千户还有手下几个百户都在这里面有买卖,连锦囊所里的人也有。”
“什么是边千户?”
“此是姓氏,这边家是洪武年间就随军到此地镇守的,祖上也是鞑子,不过而今倒是与汉人无异。”
“我倒说这姓得古怪。”
“而今的千户叫边世翰,是万历四十一年袭得他爹的世职。”
“这么说这县里的官员也多有参股的?”
“都是些小吏,县里的太爷和主簿都都是外来新任,和这些人说不上话。听说县里倒是想过要把糖业收来专营,不过这里的事哪是新来的老爷能做主的。”
这么说来这郭太爷和这里的地头蛇倒是不对付,冯梯霞暗暗记下了。但凡有新来的官员到任,总是要有些作为,要不是打入当地利益集团,要么就是想法把利益集团搬倒,就连当时的吴明进也被苟家搞得没办法。现在看来这位郭太爷还没有这么大的手劲,而且究竟他如何想也不是很清楚。
不过既然元老们要插手雷州的糖业,和这里的既得利益者冲突是必然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样想这位郭太爷和县里几位外来新任的官员倒是符合统一战线争取的对象。
“这里距徐闻县城多远?”
“不远,以我这脚程半日便可来回。”
“你帮我记下,等这两日把海安的事情办好便去拜会一下这位郭老爷。”
“小的记下了,不过既是要摆们,东家与郭太爷又不熟识,总要点孝敬才好。”
“这个早就准备了,郭县令,还有县里的县丞、主簿、典史都有一份。”
“老爷,徐闻而今并无县丞,太爷下面便是王主簿。”
“哦,没有县丞?”
“嗯,自万历年间开缺便没有县丞了。”
看着冯梯霞若有所思的样子赵滑觉得奇怪,自万历末年朝廷银根吃紧,裁撤几个官职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罢了。他当然不知道冯梯霞心头还有别的算计,一路又闲谈了些此地的风土人情不表。
这海安所的市面上其实尽是些做买卖的商人,没什么可看,第二天一行人便去了乡下。说是乡下,其实靠海并不算太远,甘蔗这种作物倒是好种,徐闻周边的田地全是成片的甘蔗林,这倒不稀奇,在原时空冯梯霞见过规模更大的。
他现在最想看的其实是本地的制糖作坊,赵滑特地找了个本地的师父带路来看,找了间就近的土糖寮,其实榨糖还是靠的石碾,上千斤的石头压下来,效果也不见得好,在冯梯霞看来,损耗还是很大的。
眼下还没开榨,所以只能简单看看里面的设施,卫生条件和工作条件都堪忧,而且棚屋低矮,榨出的糖在里面熬煮也很容易引起火灾。看糖寮里的伙计个个形容消瘦,也不像是能赚多少的样子,只有领头的师父看着起色还不错。
出来的时候冯梯霞便问了起来,“这里的糖工收入可好?”
赵
喜欢续航1628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