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镇是一个水乡小镇,坊廓户多为小商小贩,张家赚李家的钱,李家再赚李家的钱,生意做得稍大一点的可以赚到五县农户的钱,做衣的布,烧菜的酱油醋,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必须要买的,白镇在五县之交,自古商业就相当发达,货真价实,要赶集都到白镇。
生意做得特别大的不是没有,姜家巷的姜天宝做的生意就蛮大的,他是镇上自卫队的中队长,祖上经营铁行商号,颇具家财,在上海某大学读书两年半,没有毕业就回来继承了祖业。他见过大世面,一回来就组织了一个特别大的铁匠总会,赊钱赊货给白镇上百户铁匠家庭,让他们没日没夜打制长长的铁铆,再由他按合同收购销往青岛。青岛造船厂是国民政府开办的,生产的全是海轮。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在仔细为他算帐,一条船要用多少钉铆?整个造船厂要造多少条船?所有船上的所有的钉铆全由姜天宝承包了,细细算下来,每年的收益对于小小的白镇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
姜家在白镇是第一大姓,第二大姓是赵家。可要论财力,赵家当数第一。赵家祖上中过进士,官商世家。四少爷赵天宝辞去了国民政府的公职,回来执掌了家族所有事务,同时还担任白镇自卫队的大队长,恰恰是姜天宝的顶头上司。
姜赵两家几百年来明争暗斗,两个天宝也不睦,姜天宝从来没把赵天宝放在眼里,生意又做得好,目中便没人。而且姜家铁行蒸蒸日上的形势严重影响赵家在白镇的地位,地位的每况愈下又直接影响到赵家在白镇的话语权。
虽说两个人是同学,赵天宝老早就想搞掉姜天宝。后来真的就搞掉了,国民政府以私自发放票券的罪名判处姜天宝死刑。这一切全跟赵天宝的告发有关。姜天宝一死,姜氏宗族饶不过姓赵的,就连白镇的铁匠对赵家人也是怒目以对。赵天宝看到仇恨的眼神害怕了,便携全家老小到南京去投奔妹妹去了。据说他的妹夫是南京政府的一个大官,所作所为影响过中国的近代史,说出名字来让人惊骇,这里就不提了。
两个宝一走,肖达海就独大了。白镇以市民居多,也有地主,他们吃佃农的饭,过市民的生活。这方面,肖达海算一个。
白镇边上有个官河村,与白镇相隔不足半里,在它们中间的地带叫城门瓮,是白镇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过去姜赵两家的势力分界线。千百年来这两家都要在这里赛诗比武,在这里争吵辩论,城门瓮一直就没有消停过。主持公道消除争端的往往是老肖家,肖达海的父亲肖翰章能说会道,素以和事佬著称于乡里,大事小事有他出面才能办成。姜家这边基本是佃农,肖翰章是东家,水且有几分薄面,何况人乎?到了肖达海这一代,肖家便成了白镇最大的地主,肖达海自然成了白镇默认的调停人。
肖达海有三个婆娘,是白镇上公认的婆娘最多的地主。解放后,二弟肖达全区长找上门来,严肃地跟他说,现在新社会一夫一妻了,你必须要减掉两个。肖达海是聪明人,知道世道变了,逆天而行就是自取灭亡。思来想去,难以取舍。最后看在三个儿子的份上保留了大娘的卢氏,卢氏岁数比他大,吃斋念佛多年,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另两个四五十岁的人了,哪儿也去不了,不留在肖家过日子能到哪儿去?不过身份模糊起来了,以前叫二娘三娘,现在邻居全都改口称她们二姨娘三姨娘,徐芳华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用她的话说这叫换汤不换药。潘翠珠表现得较为激烈,只要有人叫她三姨娘,心里不爽,嘴上从不肯答应。
白镇解放以后,肖家的门就关得死死的了,几十年来一直这样,轻易谁也进不去。肖达海和三个老婆猫在家里打麻将,三将摸下来,卢氏始终没有一句话,话最多的是二娘子,嘴像磨子一样不停地磨磨几几,三娘子最看不惯二娘子,总是阴阳怪气地顶她。
据说大娘卢氏年轻时候脾气就好,老了就更没了性子。凡事不看不问不管。有人喊打麻将她就上。摸牌打牌虽然很慢,但十赌九赢,赢了钱便分给下人,下人都叫她“老佛爷”。
二娘年轻时是海盐城野鸡班子的当红花旦,在滩涂地区的渔民中享有一定的声誉。肖达海到海盐要米债,看过她的戏,三一绕四一绕就搭将了起来。最后肖达海下了决心娶她,花了50个大洋做聘礼把她给娶到了白镇做了二房。
三娘是镇上卖豆子潘波的小女儿,长相俊俏,潘波为了一屁股的赌债,把女儿嫁给了肖达海。三娘潘翠珠一进门就要做内当家,不达目的不让肖达海近身。肖达海生了几天闷气,就依了她,把仓房的钥匙全交了出来,潘翠珠当着众人的面趾高气扬地把一大串钥匙拴到了腰间。潘翠珠年轻气盛,认为自己是正经人家出来的,一直瞧不起像狐狸精一样的徐芳华,然而肖家大院喜欢潘翠珠的人很少。
二娘子徐芳华是个大匹马,不在意,不记仇,吵过没几天又找潘翠珠拉呱。宅院里面的人没有人不说二娘没血性的。二娘进了肖家门,就很少唱戏了,有时一个躲在房里轻声哼唱。她唱得最好的是《秦雪梅吊孝》,这个戏名总体上是晦气的,她从不敢搞出多大的动作出来,怕肖达海骂她。
二娘三娘离婚后住在肖家全镇人都默认。几十年的事实了,一下子让人家离婚,教两个女人家到什么地方去?二娘家在白驹镇,家里人已多年不见音
喜欢白镇纪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