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
随着弘皙的一声招呼,太子府上的诸人几乎是挤进来的。
人虽因为避嫌而出,但就守在门外,虽能听见里边模模糊糊的声音,但没谁胆大包天去听墙根。而随着时间越久,他们的脸也跟天色一样变得黑黑的。如今得了太子一声召唤进门,眼神落在重新蒙上白布的王虎身上,所有人又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既盼着一切称心遂意惊呼神技天成,又担心于事无补大失所望。
这时候,也就那三个被吓出去的国手是外人了,也不用谁指挥,抢步上前,两个抓手诊脉,另一个干脆去翻看王虎的眼皮,片刻之后,一个个凝眉,摇头,彼此对视,便开始检查王虎的全身……
这样的动作又让所有人都紧张的屏住了呼吸,心情随着他的动作而变化着。凝眉,心也提到嗓子眼;摇头,心也下沉……最终,当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发出“神乎其技”的惊呼,所有的担心都化作了欢喜,随着憋了许久的一口气喷出来。
欢呼就是信号,依旧兢兢业业守在门外的侍卫精骑们随即爆出了呐喊,从王虎受伤的那一刹那,他们就开始满京城的奔走,协力而齐心,同呼吸共命运。此时的欢呼,除了皇天不负有心人的欣慰,还有身为太子属下的相与荣焉,更有为太子效死力的决心――都要死的人还要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难得还有这份能力,跟着这样的主子,你需要后顾之忧吗?
响彻夜空的欢呼中,三名国手走到弘皙面前撩袍跪倒,齐声道:“殿下神乎其技,学生等钦服,小人等有个不情之请,请太子看在天下万民皆臣属的份上,将此神技传下,此乃万家生佛之举,殿下也必当名传千古代周!”
老长的一段话能说的齐声共音,连语气都别无二致,要么经过训练要么就是商量了,事实也却是如此。
他们一开始“要”看太子的技艺,开眼的借口下,还真有几分对疑惑求证的科学态度,也就是眨眼不见,方才还是奄奄一息的王将军,就变成了呼吸平稳、脉搏有力、恍若熟睡的模样,若非检查出头顶、胸前等处多了小小的金针,他们还以为太子是变戏法呢!
如此手段,惟有神技形容,见猎心喜之下,医者的父母心又泛滥了,太子这套手法若传至民间,必定让无数生民受益,而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更将被打破,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再也不是奢望的梦想!
而嘴上说不情之请,事实却在强迫,细品他们的一番话,却有绑架民意的小狡猾在里面呢――传出来惠及百姓,肯定是万家生佛,千古流芳;反之,敝帚自珍肯定是漠视生民,从君臣相报的角度考虑,您都不配做太子呢!
敢强迫,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学会,即便知道尺许长的毫针刺进了王将军的身体,依旧不以为意,金针刺穴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手段,没见多少手都哆嗦的老大夫,还在颤巍巍的给人针灸吗?
“内力”只是噱头而已,难得的是这套走穴的工夫,总算是浸淫医术日久,他们还没想当然到不分顺序,把针扎上就成!
“大胆!”不等弘皙说话,邬思道早发出断喝,“太子神技自然是天授神赐,难道要变成你等换取阿堵物的手段吗?嗯!”
一个语气助词被邬思道演绎的声色俱厉,但事实上,他却是故意给人泼脏水呢!
从恢复国士的身份,邬思道早把“救”王虎这事理智化了,既然救不回都无算太子声名,救回来,无非多了些欣喜,但随即就又要分析这事可能带来的弊端!
不是见不得人好,而是好处已经考虑完了,从走一步看三步的谋略论,他必须谨遵太上老子所说:福兮祸之所依。[求书。]
太子有此神技,祸事又在哪呢?
第一,神技这东西就跟神迹一样,虽贵乎稀有,但往往是为奸佞事做遮掩,这一点,有史为证,比如周带商的凤鸣岐山,再比如刘邦斩白蛇,更直白的就是黄巾起义,借着石人目血直接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道”的口号。
太子作为顺位继承人,天经地义的事儿需要画蛇添足吗?
第二点担心恰恰像这三位所求的――将神技传入民间。
《西游记》里,对风餐露宿、斩妖除魔、历尽辛苦才赶到灵山的取经人,佛祖很慷慨的赐予他们荣誉封号,但却摇头说了一句“经不可轻传”,为什么?难道佛祖不想偏安西天极乐一地的佛教在地广人稠的大唐推广开来?非也!
因为佛祖更明白“佛国”二字的真谛,有佛无经,信徒再多不过香火胜些。有佛有经,笼络一帮被统一思想的信徒就能建“国”,再加上取经路上证明的坚韧不拔毅力,一旦有了别的想法那就违背了佛的真谛!
也亏得唐三藏聪明,悟透了佛祖的意思,于藏经楼前,拿自己化斋的钵盂来换经文,用这种方式告诉佛祖,弟子不过是借这玩意吃饭,仅此而已,别无二心!
而他归唐之后也的确如自己所誓,没有迷失在皇帝亲迎、万民跪拜的尊崇中,穷其一生躲在大雁塔上译经诵经,皇帝以其知情趣而诩为圣僧,皇家崇拜才有后来的佛教大兴尘缘劫之君诺天下。否则,以李世民那种为了皇位,连老子兄弟都当陌生人的脾气,只要他稍显不臣的端倪,早就满地光头乱滚了!
如今,太子若将掌握的神技传入民间,固然是万家生佛千古流芳,可人望众对太子真是好事吗?千万不能忘,太子跟皇
喜欢匪君天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