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仍旧在缓慢而平稳的向前发展。化肥越来越普及,粮食产量提高了,人们不再挨饿,不再有营养不良的面孔。自家种的菜园子能满足除冬季外大部分时间的蔬菜,还能有一些剩余拿到集市上去卖换点零花钱。也不再频繁停电了。拖拉机,农用三轮车,逐渐出现在田间地头。小型收割机也来了。姑娘们也打扮的花枝招展起来。小伙子们虽然很少得到新衣服穿,但可以留起港式的发型,更有甚者穿上锃光瓦亮的皮鞋招摇过市――当然,是最廉价的那种。庙会被重新组织起来。没有考上更高的学校或辍学了的可以去北京打工。家庭妇女揽一些手工艺活计如学生包,刺绣等挣点小钱……
总之,农民总是勤耕不辍的,一年365天下来,从来没有闲着的时候。妈妈说过,人最怕懒惰。只要你在动,你就会有钱挣,你的生活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天能降下雨雪,却不会掉馅饼。如果一个人懒惰的话,上天也会不高兴的。上天在每一个角落盯着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其实旭知道“上天”只是人们心里的一个想象而已。这虽然听上去好像是很老套,很不可信,但这最朴素的人生观却是深深扎根在农民的心里的。谁不能轻视或无视这样的教导。因为劳动,是人,家庭,国家,整个人类得以生存发展延续的基本动力。
同龄的伙伴们都来了。有本村的同学,有外村的同学,都是从小玩到大的最亲密的朋友。他们曾经结伴去大河里游泳。三伏天里,无论家里大人看得多紧,总能溜出去。光着嫩嫩的小脚板,踩着滚烫的沙子,手里或者拿着弹弓,或者拿着木棍,带上敞口几个瓶子,里面装上几小块粗粮面团,滴几滴香油。去闷鱼!或者带上个小铁罐,从灶膛边拿盒火柴,趴在人家豆子地里煮毛豆。或者挖点花生、红薯煮或烤着吃。或者逮蚂蚱,蝉,叉青蛙。或者摘桑葚,槐花,榆钱。反正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谁家的,兴致来了就要大吃一番。不过总要有个放哨的。看见大人来了就撒丫子逃跑。那时候也不再是伙伴了,谁跑得快谁被抓住的机会就小。一旦有被抓住的,最常见的是挨顿骂,家乡的大人是从来不打别家小孩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小孩子对庄稼的破坏力是很微小的。何况,自己的孩子不也一样“祸害”别人去吗?谁没有做小孩子的时候呢?
现在伙伴们都大了。最起码都自认为长大了。他们不再疯玩,而是在互相说着一些勉励的话。拳头也会握在一起,为大家的未来加油。可不是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谁还愿意留在家里种这点地呢?考学只是出路的其中一条而已。旭听说的北京,每天都有新的高楼大厦竖起,明亮的玻璃窗,在太阳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无论多大的风,都不能将这些大楼晃动一分一毫!这对大家不都是很大的诱惑吗?那么多的工地,总是需要人的。各种人才都需要。“大家都出去闯吧。等老了我们再回家来聚!”可是,谁知道那时候还会有几个肯回到农村来呢?也许,未来的农村早就面目全非了。
从十四岁开始,每年麦秋的时候旭就要跟着爸爸妈妈去割麦子了。割麦子是辛苦而危险的。必须低弯着腰,一只手揽一把麦子,一只手用镰刀尽量贴地面沿着根部把麦子割断。镰刀总是磨得非常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割到脚趾。麦子割掉留下的茬口也像针一样,把旭瘦弱的,嫩生生的脚腕扎得星星点点的伤口,遍布脚腕以下的皮肤,几乎没有一处没有受伤的。汗水从大腿根流到这里,腌得生疼。麦收的时节往往是最燥热的天气。从早晨天不亮下地,一直到月色朦胧才回家。吃的东西只有腌鸡蛋,烙饼。带几暖瓶凉水解暑。
家里一直养着一头毛驴。在买拖拉机之前是主要的劳动力。家畜无疑也是最忠诚的。农忙时出力,农闲时生子,子女长大后它们却不能相守,被主人为了生计而卖掉。谁都不知道它的子女的将来……它们和农民是心连着心,根连着根的。它们和农民一样,忍耐,坚守,平和,勤劳,而从不张扬。它们和农民一样,吃的是草,喝的是水,而付出的是力,是生命。正是因为农民和他们的牲畜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地繁衍传递和付出,我们的中华民族才保持了这样永久的生命力。而现在,这种农民默默的积蓄的起来的力量,又要为中华的再一次青春焕发而贡献力量了。
;
喜欢成长在石油物探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