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清晨,张爱玲的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的玫瑰岗墓园火化她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先生完全遵照她的遗愿,到场的是林式同和他的几位友人,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火化时也没有亲人在场
然而9月20日一早,《世界早报》仍旧是报道了火葬现场及照片――这里我们不能不视为媒介的神通广大,他们还是有办法打探到火葬日期并且偷偷进入现场并拍照,并且大肆渲染张爱玲之死的“凄凉”,对林式同等人颇有责怪之意
这令林式同十分难受,张错只得安慰他:求仁得仁,我们只是尽其所能,让张爱玲女士潇洒地来,潇洒地去罢了
两个人又讨论了一回撒放灵灰之事,并谈及海葬当日鲜花拍照录像之事,商议开船摄像的人熏均觉得又伤感又担忧,不知道这回又会不会被媒体打扰其实这时媒体早已经知道海葬的打算,只是不知时间地点而已林式同等人互相勉励要尽量必秘密,然而还是颇不自信――媒体的力量确实太强大了,无孔不入,实在太可怕了
9月30日,是张爱玲的生日,美国西海岸华人作家们在玫瑰公园为张爱玲举行了一个追思会,以表示对这位杰出的女作家的敬意,并遵照她的遗愿,将她的骨灰撒于空旷的荒野之所以选择9月30日,他们并没有刻意选定这个日子,只是为了参加海葬的朋友方便就选了一个周六的日子,安排海葬的人就订了9月30日的船
而这一天,恰恰是她出生于1920年9月30日的生日,恰好是张爱玲的75岁生日一个人在她生日的那天,又重新回到生育她的大地,也算是人生几近完美的旅程了
9月30日,是张爱玲75岁生日,按照中国的传统,是她的“七十六岁冥诞”在这一天,林式同与在码头负责录像的高全之,负责拍照的许媛翔会合林式同偕同诸文友,驶船入合午9点半,船长把引擎关掉,让船静静地飘在水上她的骨灰,由林式同和友人庄信正张错张信生高全之张绍迁许媛翔等人,护送至太平洋合所有人对着骨灰盒三鞠躬,主持者念了简短的祭文......
合追思会结束后,林式同与几位朋友一道,遵照张爱玲的遗嘱,将她的骨灰进行了海葬在距洛杉矶三海涅的太平洋上,林式同默然片刻,从船长手里接过螺丝起子,慢慢启开骨灰盒的金属底盖......
然而,就在这时,船身忽然开始剧烈地摇晃,林式同几乎站立不稳,要靠着张错的帮忙,才能努力打开骨灰包林式同抱着张爱玲的骨灰盒,在船笛长鸣声中,在船长的示意下,他缓缓走向左舷下风处,在低于船舷的高度开始将她的骨灰伴着玫瑰花瓣撒在太平洋中,朋友们也将她的骨灰伴着玫瑰花瓣撒向太平洋......而张错带着有两麻袋红白玫瑰花,朋友们用了这两麻袋的深红和纯白的玫瑰花瓣撒祭了张爱玲那高贵的魂灵......
在船笛长鸣声中,潮声涌动,灰白色的骨灰,随风飘在深蓝色的合,同红白玫瑰花瓣一起,渐行渐远……
张爱玲之魂,就此永远漂荡在合
浩瀚.......博大......苍凉......
张爱玲的骨灰被撒进太平洋里,为她做着一切的人是林式同,一个与她毫无血缘关系而只见过两面的人她惟一在世的亲人是她的弟弟,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上海,他只有从报上知道了姐姐辞世的消息
张错在《水般亮丽自然――张爱玲海葬始末》中详细报道了执行张爱玲遗嘱的全过程,心有余悸地称“有一股黑暗的力量,竭力推动公开悼念张爱玲女士的活动,四面八方,有如阴风冷箭”
张错还写道:“觉得好像和媒体在角力,好累本来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只因彼此立场不同,一方是尊重逝者遗愿,另一方必须有所报道”
其后,不是文人的林式同勉为其难地提笔撰写了《有缘得识张爱玲》一文,这是他不得不向世人做出的交代,也带着替自己辩白的意思:
“在执行遗书的任务时,对丧事的处理方式,大家意见特别多怎么回事?张爱玲的遗嘱上不是很清楚地列出她的交代吗?她生前不是一直在避免那些闹哄哄的场面吗?她找我办事,我不能用我自己的意见来改变她的愿望,更何况她所交代的那几点,充分显示了她对人生的看法的一贯性她毕生所作所为所想的精华,就是遗书里列出来的这些,我得按照她的意思执行,不然我会对她不住”
“她的遗嘱说要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自她去世至火化,除了房东警察我和殡仪馆的执行人员外,没有任何人看过她的遗容,也没有照过相,这点要求我认为已达到了”
“从去世至火葬,除了按照规定手续需要时间外,没有任何耽误”
“她不要葬礼我们就依着她的意思,不管是在火化时或是海葬,都没有举行公开的仪式”
“她又要把她的骨灰,撒向空旷无人之处这遗愿我们也都为她做到了”
也许,太平洋亦可称得上是人世间最荒凉的处所了,人们把一捧捧深红或纯白的玫瑰花瓣相继撒入水中花落水流红,但愿海水有情,终有一天会把她的骨灰送回她魂牵梦萦的上海
张爱玲1952年离开上海,此番魂魄归来,已经时隔43年真是“生也漂泊,死也漂泊!”
张爱玲这样走过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有来世,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她还会要一个这样的自己吗?
生命没有办法选择,但生活可以选
喜欢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