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称鞋为“履”,“屐”是一种有齿之“履”,其构造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底板,这就是“屐”的基础,通常以木料为之,作鞋底形,上钻有小孔数个,以穿绳系;二是绳带,被称之为“系”;三是屐齿,被安装在底板下,前后各一,呈直竖状,有扁平、四方及圆柱体等多种,高度在6-8厘米之间,前后高低大致相等。
据南朝宋代刘敬叔《异苑》记载:公元前600多年,晋文公被其父驱逐出宫流亡期间,忠臣介子推曾割下自己腿肉供晋文公充饥。后晋文公在秦穆公重兵护持下回到晋国登上王位,在封赏随他奔波流离的侍臣时,却将介子推遗忘了,等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带着母亲隐匿山中。晋文公亲带人马前往求访,不料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令人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和老母亲紧抱着一棵柳树被烧死。文公见状悲痛不已,挥泪砍下尚未烧尽的树木,令人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当忆及介子推割肱之功,便抚屐哀嗟:“悲乎,足下!”后人将同辈敬称为“足下”,即起源于此。
又有?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喜游山陟岭,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亦称“灵运屐”等,亦省称“谢屐”。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喜欢太玄玄厉录桀魔乱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