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乐毅伐齐连战皆捷
湣王受死法章即位
话说秦昭襄王听罢魏冉“合纵”伐齐之谋,心中甚是欢喜便说:“丞相所言甚是也。若能‘合纵’伐齐,不但可弱齐,而秦能取信于诸侯,方可争天下矣。”魏冉又说:“大王所言甚是,欲争天下者,必先取信于诸侯。臣以为,若取信,当先合诸侯,言‘合纵’伐齐之必要矣。”秦昭襄王便依魏冉之谋,遣大夫起贾前往楚国游说,邀楚顷襄王会盟于宛城。齐灭宋后,直接对楚构成了威胁,楚顷襄王闻知秦有意联楚伐齐,正和自己的心意,便应邀前往宛城与秦昭襄王会盟。
秦昭襄王又遣大夫起贾前往赵国,邀赵惠文王前往中阳会盟。赵相国李兑早就有“合纵”伐齐之意,闻知秦有此意,便附和应之,便陪同赵惠文王约期而至。
秦昭襄王又遣起贾前往魏国,邀魏昭王会盟于宜阳;前往韩国,邀韩釐王会盟于新城。尽管各国对“合纵”伐齐之议是满口应承,可是,由于秦屡失信于诸侯,谁也不敢轻信之,皆不言兴兵之事。魏冉深知各国诸侯的想法,为了解除各国诸侯的疑惑,便向秦昭襄王提议,秦首先兴兵伐齐,为各国作出示范。秦昭襄王闻听说:“丞相所言甚是也。不过,秦、齐路途遥远,有韩、魏相隔,何以伐之?”魏冉却不以为然地说:“大王勿虑,可暗中遣使赴韩、魏借道,必会应允也。”于是,秦昭襄王命蒙骜为大将军,率二十万兵马,越韩、魏两国而伐齐。蒙骜本是齐国人,知齐湣王昏庸无道,弃齐而奔秦,为当时名将,为秦国屡立战功,先后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前240年)去世,时年七十多岁。
齐湣王闻知秦军突然来伐,便命苏秦为大将军率二十万齐军,以迎击秦军。齐国兵马由于对秦军的突袭没有准备,再者,苏秦本来就是燕昭王派到齐国的奸细,意在削弱齐国,转移齐国对燕国的注意力,使燕国能够积蓄力量向齐国复仇。因此,不会诚心为齐国效力。再说就是苏秦想为齐国效力,本身不过是一说客,并不是能征贯战的大将军,固然不是蒙骜的对手。当苏秦率齐军与秦军对垒,厮杀起来,齐军很快就败下阵来,苏秦率齐军是节节败退。蒙骜指挥秦军是连取九城。秦昭襄王闻报,甚是欢喜,在九城之地设立九县。
当苏秦率败军回到临淄,齐湣王并不加责备,反而自责,对秦军的进攻没有做好准备。苏秦心中暗喜,知齐湣王灭宋之后,自以为天下无敌,已触各国诸侯之怒,特别是秦国伐齐,齐已经没有盟国,是“合纵”伐齐的极好机会。于是,暗中遣亲信前往燕国报知燕昭王。
燕昭王接到苏秦密报,心中暗喜。自己即位已经三十余年了,为振兴燕国,招贤纳士,励精图治,与庶民百姓同甘共苦,发愤图强,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兴兵伐齐,以雪耻,报昔日亡国之恨。因而,对此天赐良机不能错过。当闻知秦国已经出头主持“合纵”伐齐,觉得自己当先行在前,于是,与亚卿乐毅商议“合纵”伐齐之事。
乐毅本是赵国人,魏将乐羊之孙,自幼熟读兵书,通晓诸家兵法。自从赵武灵王饿死于沙丘宫后,乐毅便离开赵国,前往魏都大梁,但终不被魏昭王所用。后来,闻知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便离开魏国来到了燕国,受到了燕昭王的热情接待,使乐毅很受感动,以兵法说之,并表示愿献身为臣。于是,燕昭王拜其为亚卿,委以兵权,主管燕国的军事。经过乐毅近十年的精心治理,燕国在军事上,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此时,燕国的兵力虽不对外张扬,但实力不在齐、赵之下,乐毅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当乐毅入宫拜见后,燕昭王对乐毅说:“寡人衔先王之恨已三十余年矣。若能兵入临淄,斩齐湣王之首,刺齐湣王之腹,方可报国耻,泄寡人心中之恨也。今诸国‘合纵’伐齐,乃天赐良机,不可错过矣。望爱卿能实现寡人之愿也。”乐毅回答说:“大王勿虑也。臣久欲报知遇之恩,岂能不尽其全力乎?为倡‘合纵’伐齐,臣愿奔走于诸国游说之。待伐齐之日,臣必为将,率兵在前,以立燕国之威哉!”燕昭王闻听心中深感安慰,便命乐毅为使前往韩、魏、楚游说“合纵”伐齐之事。燕昭王自己亲自前往赵都邯郸与赵惠文王会盟,共议“合纵”伐齐。
待“合纵”伐齐日期一到,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燕倾国兵马二十余万而伐齐。赵惠文王命廉颇为大将军,率赵军十万;韩釐王命暴鸢为大将,率兵五万;魏昭王命晋鄙为大将军率兵五万;秦昭襄王命尉斯离为大将军率兵十万,各国兵马皆汇集于魏地,不下五十余万,可谓声势浩大。而楚国由于路途遥远,未能前往魏地。秦昭襄王见“合纵”伐齐之势已成,心中欢喜。因秦为首倡者,秦昭襄王命大夫起贾前往魏地,主持“合纵”伐齐的誓师仪式。因燕国兵马最多,各国主将共推乐毅为主帅,号为上将军,统一指挥。
乐毅指挥五国兵马很快就杀入齐国境内。齐湣王闻知五国来伐,并不介意,命触子为大将军,达子为副将,自己亲征,率齐军迎战。触子与达子率齐军来到济水西岸安营扎寨,与冲在最前的燕军相持。不久五国兵马先后集聚于济水东岸。触子见五国兵马甚众,不敢与之力战,力图坚守济水之险,
喜欢秦史通俗演义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