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老师曾说,要使自己活得快乐一点,最好不要去碰鲁迅的书。我知道他的意思,,与其他的书的感觉不一样。但是当我听到这句教诲时候,我已经把鲁迅的书读第二遍了。
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书,是一本很厚的《鲁迅文集》。里边精选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在高中时候,我一个同学买个盗版,就借来看看的。字很小。虽不全懂,但也无形中深受感染。那时候起,有种说不清的孤独和绝望,不知道来自哪里。也许正如《野草》序言那样,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或者高中时代的我难免有些为赋新诗强说的错觉。
如今已经大学毕业,在一个三支一扶服务两年。钱不多,每个月800元。物价上涨了。能留存的也许更少了吧,我也不清楚未来诗歌什么样子。在无边的工作里,在物化的世界里,在物欲横流的人海里,我倒希望自己是最不起眼的浪子,让孤独和绝望和梦想在夜晚伴随着鲁迅的书,一个字一个故事的走过。我觉得,是沉默而沉静时候,在有点古老的煤油灯下,静静的审视。
高中时候教学楼后边有个树院,我捧着鲁迅的书到那个树院看书时候有几个眼熟的小朋友老是说我是书呆子。
现在身边没有鲁迅的书,本希望某天我的书可以换几个钱,然后拥有一套鲁迅的书,一页一页的翻,一本一本的反复读。怀念大学时候,每次跑图书馆都走过十六卷本的《鲁迅全集》书架前,似乎去看望一个久违的老朋友。我常在树阴下看看《鲁迅文集》。大学校园里有个叫做湖心亭的地方。我常常到那里去看书或者呆想。我每一天都带着鲁迅的书到那里去,看上几页,然后远望,平静的湖,微波,远山,游云,蓝天,不只在湖里摇晃,也在我的眼下慢慢的延伸。时间是不关注书里边的故事的,夜晚来临,湖边的树林渐渐沉睡,偶尔还有在树下谈情说爱的恋人,他们的爱情的果实隐藏在树叶深处。
以前我常常说我是一个文学浪子,在文学和生活之间流浪。现在我却是一个疲惫的累人,连说话也觉得累。我终于知道我一个文学网友的意思,人也会出现不想言说的假象。也许不是什么假象,而是一种真实,却不知道那真实来自何方。
我曾说鲁迅是我的隔代知己。可我到今日还是对着镜子中水中和杯中的自己迷茫。我不知道自己的地坛在哪里。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希望校园内那个平静的湖心亭,是我暂时的地坛。当我离开学校,当我再次踏上那块地方,走在那树林子里,我才知道,我不曾zhan有它,也不曾认识了解它。它依然沉默着,似乎在等待着一个神秘的谜底的答案。大学几年,我都做到了默默无闻,那不是老子的无为的淡雅,是孤独的写照。其实我写很多散文和诗歌,大学毕业之后整理,才发觉自己慢慢老去的过程。那是用纯真和梦换来的沧桑。
暂时的单位里,我每天沐浴在车声里。火车每天好多个来回。汽车的声音如同不断的海浪在耳边回旋。这或者是另一本书,是生活的歌声和活着的圣经。太阳的路依然不变。大学时候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一个人在湖心亭看书,读着英语,或者写着自以为是的诗歌,或者看看鲁迅的书。那感觉现在想起来确实似乎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在教堂里颂歌《圣经》。
也许某一天,我可以实现我的小愿望,拥有一套鲁迅的书,在睡觉之前也读读几段。要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也许是生活这部大书了,因为有所希冀,有所失落,还有牵挂和可以怀念的东西。要说影响我最深远的作家,在中国首先是鲁迅先生了。
我一直写,写诗歌和小说和别的东西,文字承载着我的绝望和孤独和梦,在一个宁静的窗台下守望,那未曾被污染的天空。
也许我只是一个文学痴。只是一个写梦话的浪子。回想大学的点滴,我才发觉自己还欠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曾劝勉我们不要轻易的读鲁迅。我知道他说的意思,不管有没有准备,我已经读,而且在三四年间读了四遍了。关于的感受。那时候我曾答应他,把我看鲁迅文章的感觉写出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补上,看了四回《鲁迅全集》之后,要等那时候看第五回了。再详细记写我的心得了。
;
喜欢故乡的路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