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谈心学

首页 >> 科幻小说 >> 读经典谈心学(章节目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dai.cc/87733/

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一(1/3)

目录 下一页:(1/3)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吴承恩(1501年—1582年)生活在明代中叶,他的名著《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也不能不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例如,“崇尚道教”的嘉靖皇帝长年不理朝政,痴迷服食丹药,所以在《西游记》中许多妖魔鬼怪都以道士的形像出现。当时,心学大行于世,明史有这样的记载:“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因此,《西游记》也深受心学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其核心思想也是心学。在《西游记》中,主角孙悟空就是一只“心猿”,他活跃而蔑视一切权威,人们修心,不能让心活跃过度,这在《西游记》中以孙悟空的成长过程加以暗喻。

现在,我要讲一个追求内心的故事。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名法号玄奘的僧人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要到天竺(今印度)取经。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初曾任江陵县令,大业末年辞官隐居,此后潜心儒学修养。

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在玄奘的理想中,他应该受到皇帝的接见并为自己送行,甚至被封为“御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他的内心深处激荡,只是他自己没有注意到。

玄奘只是带着简单的行李一个人上路,对他来说,漫漫长路、攀山越岭、风餐露宿、未知的险阻等外在的困难都不是问题,他只希望保持坚定的意志以战胜畏缩、懈怠、贪恋的心魔。魔由心生,亦由心灭,他的心中不知不觉间产生了一个斗战心魔之神,它不等于心,所以其形像不是人而只是最接近人的动物形像——猴子,即“心猿”。在心猿之后,玄装的心又出现了白龙马(意马)、猪八戒(人欲)、沙僧(践行)三个形象,以后都会说到。

心猿从哪里来呢?这样从世界的起源说起,呵呵,够遥远的。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这是北宋理学家邵雍(康节)在其代表作《皇极经世书》讲的“宇宙历法”,吴承恩把这个历法设定为《西游记》的世界观。继而,因为乾坤、阴阳的作用,产生了万物。当然,玄奘是佛门中人,幻想的的世界不能只用中土的世界观,因而又把世界分为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这是佛教传说的世界四大部州。在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上有一块大石,三丈六尺五寸高,周长二丈四尺。三丈六尺五寸高是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周长二丈四尺是按二十四节气,可见,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入了佛门,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印在玄装心中。其实,佛教传入中国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后来中国的佛教已经与印度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注意!心猿出生的国家名为“傲来”,这正是说:作为人的骄傲是来自本心。换言之,失去本心,人就是去作为人的骄傲了!

玄奘心中的心猿就是从这块大石中爆出来。爆出心猿之前,这块石头吸收了日月精华。“日月”为“易”,是生化万物的力量。北宋大儒程颢(明道)强调理是“生生”之理,“生生”即天地化生万物的力量。他说:“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也。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即是善也。”生生之理就是石头能爆出心猿的原因。

心猿初出,双目中两道金光就惊动了玉皇大帝。这是个暗喻,是说追求本心、倡导人的价值、蔑视外在权威的心学的出现,必然对封建权威作出挑战。心猿作为猿,他始终“生野”,它本质中的“圣”并未萌发,还有待名师的启发。心猿外表是猴子,当然也是与猴子为伍。心猿因为天生敢于挑战权威,所以在众猴中,只有他在敢于去探索山水的源头,象征人类中出类拔萃、走在时代前面的思想家。寻得水帘洞后,心猿就成了猴子大王。水帘洞里有这样一副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就是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心,人类才可以寻得福地与洞天。

心猿当上王之后没有被享乐所迷惑,他热爱思考,不追逐外物。“死亡”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心猿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惑,于是,他毅然离开王位去寻找能帮他解决问题的智者(神仙)。心猿远涉重洋,才找到了一个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很说明问题,“灵台方寸”、“斜月三星”指的都是“心”,这就是说,“良知不假外求”,生命、宇宙的奥秘就在于心。“心学”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乃至中华文化的核心。

后来,天庭也查不出心猿的师承,这是因为心猿以自己的心为师。

心猿找到的神仙叫菩提祖师,菩提即觉悟的意思,菩提祖师与其所在的地方暗指觉悟自己的心。菩提祖师通过提问,帮心猿起名为孙悟空,同时也是帮助心猿先认识自己。菩提祖师是个糅合儒、释、道三家的人物,“孙悟空”这个名字也集合三家的精髓。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为了让佛教快速融入中国,翻译经文的高僧就以道家的概念解释佛经,又提倡佛道一家。在明代,更有“三教合一”的说法,当然,三教

喜欢读经典谈心学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心之游记——唐三藏的取经梦 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目录 下一页:(1/3)
返回顶部
站内强推 亮剑之给孔捷当警卫 元素 神庭玉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超人的赛亚人弟弟 总裁的心尖暖妻 斗破苍穹 星环使命 弃妇重生豪门:千金崛起 女校
经典收藏 蛇术士 斗罗:我为了比比东硬刚千道流 魏晋干饭人 生死帝尊 鹰视狼顾 大明之我是朱祁镇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逆天太子爷 战神爹爹:团宠王妃三岁半 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最近更新 网游之末日黄昏 冥界之花冥冥 亚炎纪 你这该死的温柔 女神的无双高手 因为爱你而疼 梦回千转 煅魂:风流邪帝犯桃花 直播:女神家的哈士奇天秀 道白道兮泊月
读经典谈心学 柏木虚舟 - 读经典谈心学 全文阅读 - 读经典谈心学 txt下载 - 读经典谈心学 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