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壬子(公元172年),中国东汉建宁五年,熹平元年。我十一岁,接受外界的信息也开始多了起来,也到了长知识,学礼义的年龄了。
三月,听说太傅胡广病死。这是一个跨世纪的老人,也创造了当世做官的几个之最,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因当时官方对其进行了全面评价,所以我只做介绍,胡广(90—172),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举孝廉入仕,以章奏为天下第一,拜尚书郎。后迁尚书仆射,历任济阴太守、汝南太守、大司农等官。汉安元年(142),迁司徒,始为三公。质帝死(146),代李固为太尉,又录尚书事,封育阳安乐都侯。后历任司空、太常、太尉等官。延熹二年(159)梁冀伏诛,以阿附梁冀被免为庶人,夺爵士,不久又拜为太中大夫,继续在朝为官。灵帝即位(168),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陈蕃死,胡广又为太傅、录尚书事。胡广历事汉朝安、顺、冲、质、桓、灵六朝皇帝,为官三十余年,一任司空、二任司徒、三为太尉,又为太傅,他性格圆滑,柔媚宦官,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熹平元年,以老病而死,年八十二岁。谥号文恭。其追赠及葬礼规格,为东汉中兴以来人臣之最。为官没有说的,我认为他和桥玄属于同一类人,会做官,但在推荐人才上比桥玄稍差一些。文才上却有称道:诗、赋、铭、箴等传世者数十篇。胡广博学多闻,史称“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连蔡邕都是他的学生,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宝贵资料。他在选举上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这个后来被曹操深以为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月,宦官侯览以专权骄奢之罪被收印绶,畏罪自杀身死。这只是一个开始,随后的争端才刚刚拉开序幕,侯览的失势有其必然性,因为桓帝死了,现在是灵帝时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当时做的恶行,自己要承担责任,墙倒众人推嘛。如今侯览死了算是对当世名士的一个交待吧。
因他的行为逼出一个望门投止的典故来。
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泛指在仓猝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后世的人真是善于总结啊。以至于千百年后,后世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就义前,写了一首《谭嗣同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后两句曾经震撼了很多人的心灵,豪迈之情至今无人超越。前两句的典故却都出在我们这个年代,张俭,杜根都属于当时的名士,名节清高,谭嗣同父亲谭继洵是清朝同治帝时期的湖北巡抚。谭嗣同当时的心境可想而知。谭嗣同身陷囹圄,回首往事,把自己的遭遇同汉朝的张俭和杜根做对比,巧用典故,借古抒怀。张俭因为揭发朝中权贵而受报复,被通缉,逃亡在外,望门投宿,时人慕其名节,纷纷接纳。杜根因为要求“垂帘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谭嗣同钦佩他们主张正义、不畏强暴的高尚品质,将他们引为同道。这是何等的情怀。
大人们说七月份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人在皇宫朱雀阙上书写“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字样。这下可把宦官曹节、王甫给惹恼了,请求灵帝捉拿这个往皇宫上写字的人。灵帝诏令司隶校尉刘猛搜捕,十天汇报一次。刘猛这个人是汉朝刘姓的宗室,所以能担当这么一个司隶校尉的官职,但这个刘猛认为朱雀阙上所写的都是事实,所以出工不出力,查了一个多月了也没有什么进展,究竟是谁写的也没有找到。灵帝就免去了他的官职。
为什么皇宫朱雀阙上的题字会引起皇帝和宦官们大怒而大动干戈呢?我得先介绍一下这个皇宫朱雀阙的情况:当时这个朱雀阙位于东汉洛阳北宫的南门。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门两侧有望楼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南宫的玄武门与北宫的朱雀门经复道相连,南宫朱雀门作为皇宫的南正门与平城门相通而直达城外。平常皇帝出入大多经过朱雀门,所以此门最为尊贵。建筑也格外巍峨壮观,离洛阳四十三里的偃师城,都能望见德阳殿及朱雀阙,就好比普通百姓家的大院门楼出口。在这个地方写上宦官们的事情,无异于向皇帝告状,向宦官们宣战。这个事情可是重大的政治事件了,在当时是要杀头的。
那刘猛的司隶校尉是个什么官呢?旧称‘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设立,汉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取消,汉哀帝时又开始设置,省去校尉而称司隶,东汉时又改称司隶校尉。西汉时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由于有朝廷给予的相当的自由裁量权,有国家正式编制而且队伍庞大,不畏权贵,战绩不凡,权势强大远远胜过了后世明代的东西厂和锦衣卫。东汉初年,汉光
喜欢嗨,我是刘备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